第441章(1 / 2)

大明海寇 寒风拂剑 4215 字 1个月前

崇祯闻听消息,哭的心都有了,这建奴实在是可恶到了极点,挑的这个时候也太是时候了,眼下陕西那边刚刚传来有望将李自成所部剿灭的消息,他还来不及高兴,建奴就来了。

现如今整个京畿地区,虽然不能说兵力空虚,但是也好不到哪儿去,主力基本上都在山海关一带陈驻,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镇守在山海关一带,外面还有大批奴酋皇太极所率的建奴大军虎视眈眈,所以这些关宁军根本动不成。

而京畿周边的守军,兵力不足,而且毫无斗志可言,充其量也就是据城死守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拦截建奴大军南下。

崇祯得知消息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现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立即便将卢象升以及宣大两万官军调入京师,一同被调入京师的还有山西以及宣大总兵杨国柱、虎大威、王朴等人。

卢象升这个时候正好丁忧在家守制,暂时未能成行,但是崇祯下旨夺情,令卢象升火速入京率军阻击建奴大军,并且授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抗击建奴大军。

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崇祯已经真被建奴搞怕了,朝中现如今有一个风向,那就是有些大臣私下里认为,建奴虽然可恶,但是终归只能呆在关外,虽然其屡屡破关而入,但是结果都是饱掠之后,还是要退回关外的。

既然这样,那么只要朝廷守住京师,京师无事,那么就算是让建奴攻破一些州府县城,他们也仅多是抢一些财货,掠走一些人口,迟早还是会回到关外的。

既然如此,那么大明何不如跟建奴私下里议和,效仿当年北宋那样,年年给建奴一些岁贡,当然不能说是岁贡,只说是赏赐,每年给建奴个一二十万两银子,让建奴安安生生的呆在关外,不要找事拉倒。

这种思潮当然也影响到了崇祯,于是崇祯开始在是战是和之间摇摆了起来,一方面是调卢象升入京总督天下兵马抗击建奴,一方面却私底下派出了陈新甲非常私人的先去找建奴方面联络一下,看看和谈有没有可能性。

但是崇祯的小动作可以瞒住别人,却瞒不住时下他最亲信的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这帮人立即便看出了崇祯怯战的想法,于是便附和崇祯,决定主和。

但是卢象升火速入京之后,却提出了死战到底的策略,誓要和建奴大军分个高下,这样一来就和杨嗣昌以及高起潜等人的意见相左。

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最怕的就是卢象升这个人太过刚硬,率军和建奴死战到底,一旦要是让卢象升全面掌兵的话,一旦和建奴打红眼的话,恐怕议和的事情就黄汤了,所以杨嗣昌和高起潜想尽办法开始折腾卢象升。

他们把兵权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卢象升虽然名义上总督天下兵马,但是实际上却只能控制他从宣大带来的两万官军,包括辽东那边调来入卫的数万关宁军,都不听他的调遣。

即便是如此,卢象升到了京师之后,还是率领宣大兵将,在京城周边,和建奴大军进行周旋,敲掉了一些小股的建奴兵马,获得了一些小胜。

但是卢象升越是这么做,杨嗣昌和高起潜就越是忌惮于他,另外卢象升和杨嗣昌私下里也有矛盾,杨嗣昌是绝对不愿看到卢象升大胜仗的,那样的话就显得他太过无能了。

于是杨嗣昌便又想办法分卢象升的兵权,把卢象升从宣大带来的两万精兵,再次拨给了新任的宣大总督陈新甲,陈新甲深知皇上和杨嗣昌的心意的,当然不会配合卢象升和建奴军大战了,而且他也没有这个胆子。

这时候卢象升手头仅剩下了数千兵马,说起来也可怜的很,卢象升虽然手持崇祯赐给的尚方宝剑,但是手头却无兵可调,除了他仅剩下的这数千官军之外,其余的兵马兵权都在高起潜和陈新甲手中。

卢象升悲愤欲绝,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即便是如此,他还是带着这几千官军,四处追击建奴大军,试图力挽狂澜。

至于卢象升的命运,这个时候根本无人可以挽回,他带着数千兵将,义无反顾的朝着深渊冲去。

建奴两路大军入关之后,并未集中兵力猛攻京师,而是留下少量兵马在京师周边袭扰牵制京师附近的官军主力,其余的建奴大军则在涿州再次兵分两路,分头朝着山东和北直隶等地一路狂飙攻进,沿途烧杀抢掠大掠四方,当两路兵马分兵之后,到了各处再次分兵,直指大明北直隶和山东各地州府县城。

北直隶和山东各地连连告急,几乎无人能挡住这些建奴的兵锋,沿途州府县城纷纷被建奴攻破,建奴这一路上赚的是盆满钵满,裹挟了大量的人口,驱赶着这些难民,为他们搬运所获的各种物资财货。

这个时候崇祯哪儿还琢磨什么挥师南下征讨于孝天呀!天天各地发到京师的告急奏章如同雪片一般,局势糜烂到了几乎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是崇祯最终还是没敢公开讨论和建奴议和的事情,因为他太爱面子了,这个时候虽然有人私下里议论,说不妨可以和建奴议和,但是这种事崇祯也只是想想,却真不敢轻易公开表露出他想要和建奴议和的想法。

所以陈新甲最终和建奴的接触,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但是以杨嗣昌和高起潜为首的一帮大臣,却畏敌如虎,始终不敢指派大军和建奴死战,上面的当官的这么一种表现,就别指望下面的武将能主动出击。

大几万官军,说起来也跟着建奴的屁股后面满世界的跑,但是却始终只是远远的坠在建奴大军屁股后面,跟着瞎跑。

高起潜作为被崇祯任命的监军,控制着几万官军精锐,离开京师在北直隶一带转悠,严令各部主将,不可轻敌浪战,这句话就有学问了,轻敌浪战?谁也没有轻敌,谁也不敢轻敌,这句话的关键就在于浪战二字。

不得浪战也就是不得轻易和建奴大军交战,大家跟着跑就是了,谁也不会轻易跑去捡建奴大军的便宜。

也只有卢象升自己,带着几千麾下控制的官军,追着建奴大军,是不是的会和建奴打一场,但是卢象升也自知兵力不济,高起潜麾下所控的其它官军,绝不会轻易给他提供支援,后来发展到了沿途一些州府县城的当官的,也闻出了味道,居然连卢象升所部的粮饷都给断掉了。

保定巡抚张其平更是其中的代表,其它地方的当官的怕得罪杨嗣昌,好歹在卢象升率兵抵达的时候,多少从城中送出一点银子,让卢象升的兵将自己去购买粮食,但是张其平干脆就紧闭城门,连一两银子都不给卢象升,以至于后来卢象升带着的兵马,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今天出门很早,办事去了,更新晚了,大家包涵!另外跪谢大漠笑春风、鹰之武兄弟的重磅打赏!当然还有剑舞飘香、秋天家园、xellos、五事zz五朋友的打赏!这么一来月票嗖的一下就上去了!多谢多谢!——)

第三章 卢象升之死

但是有些百姓还是明事理之人,他们看得出谁是在真正抗击建奴的,有些士绅看不过去,自己筹措一些粮食给卢象升送去,好歹没有让卢象升所率的兵马彻底断粮,因为断粮而自行崩溃。

卢象升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穿着孝服,带着几千麾下的天雄军兵将,一路从京师直追到了巨鹿一带,而高起潜这个时候,也引数万关宁军抵达了鸡泽一带,两军相距仅仅只有五十里不足。

卢象升在这里迎来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战。

明军的怯战在建奴军入关之后不久,便被建奴兵将看了出来,他们其实最初一段时间,还是很担心把明军逼急了,跟他们狗急跳墙,和他们进行决战,但是他们一路南下,攻城略地,明明已经探明大明军队距离他们并不远,可是很多大明军队却远远的看着他们四处大掠,却根本不靠上来找他们的麻烦。

这种表现起初多尔衮很糊涂,但是很快他便看出了原因,这些明军压根就没打算跟他们建奴军死战,在他们上面,现在肯定琢磨的是其他事情,这大部分的明军,说白了就是奉旨进行一次武装大游行,毫无一点和他们建奴军决一死战的勇气,从上至下都畏敌如虎,这一下建奴兵将更加肆无忌惮了起来,于是这才敢一直南下,攻到了广平府境内,居然一次大战都没碰上。

只有卢象升的一路官军明显跟其它大明的官军不同,也唯有卢象升这路人马,在离开京师南下之后,始终吊在建奴大军后面,抽冷子就给建奴来一下恨得。

于是建奴意识到了卢象升和其它明军官兵以及当官的不同之处,也唯有卢象升这路人马,是想要真正的抗击他们建奴大军。

被卢象升这么惦记着,建奴也觉得不好受,背后跟了个卢大刀,虎视眈眈的总想扑上来咬他们一口,这回去路上,要是被卢大刀给堵上的话,那么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麻烦就大了?

于是建奴决定,要彻底解决卢象升,而地点就选在了巨鹿一带。

后面的事情所有人都很清楚,建奴调集了三万多兵马,将卢象升所部包围了起来,卢象升派人找高起潜求援,高起潜拒不发援兵救援卢象升,最终眼睁睁的看着卢象升力战而死,壮烈殉国。

兵心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彻底散了,当官的这么对待一个爱国的忠臣,当兵的还能出力死战吗?

所以建奴消灭了卢象升所部之后,立即便对高起潜所率的这几万关宁军以及其他各路官军发动了猛攻。

高起潜畏惧建奴如同虎狼,所率兵将更是不堪,未战先溃,在建奴大军的追击之下,溃不成军,高起潜仅仅率领了少量官军护卫着他,逃离了战场,但是几万大明北方的精锐,也在这一战之中,彻底被高起潜所葬送。

崇祯并不知道这些发生在卢象升身上的事情,卢象升和好友杨廷麟多次上奏疏弹劾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但是皆被杨嗣昌等人截留。

杨嗣昌甚至于听闻卢象升战死的消息之后,还不敢轻信,派人去查看战场,结果派去的人在战场上找到了身披麻衣,身中数箭数刀身死的卢象升,回复杨嗣昌之后,杨嗣昌依旧是压着消息不告诉崇祯。

因为杨嗣昌最想要的消息,不是卢象升在沙场上和建奴大军力战身死,而是希望听到的是卢象升兵败逃走,这样一来,他便可以将高起潜兵败的罪责推到卢象升身上,另外也掩盖了他们这伙人畏战避战的表现。

以至于卢象升身死数十日,朝廷都没有派人为其收尸,倒是当地百姓闻之消息,赶去战场上找到了卢象升的遗体,有人捐了一口上好的棺材,暂时将卢象升的尸体收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