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2 / 2)

大明海寇 寒风拂剑 3978 字 1个月前

而洪承畴却并不领情,一路怒骂于孝天,几次都差点被押送他的于家军兵将痛揍一顿,但是却被军官给阻止了,军官下令不要去管他,该怎么伺候他还怎么伺候他,任凭他随便骂,因为于孝天曾经交代过他们,一旦拿下洪承畴或者孙传庭的话,一定不要难为他们,要善待他们,将他们送往京师之中。

虽然洪承畴历史上晚节不保,投降了建奴鞑子,成为了建奴的奴才,但是于孝天对于洪承畴却并无太多的恶感,毕竟在当时洪承畴所处的境地,他要么选择去死,要么便只能投降建奴,而且洪承畴在投降建奴之后,也多少为汉人说了一些好话,让建奴一定程度上少杀了不少汉人。

另外洪承畴和孙传庭都是明末著名的能员,并且对陕西的情况最为了解,同时也常年领兵和流民军交战,最熟悉流民军的战术,眼下他已经拿下了京师,但是接下来他要面对很多问题,单凭他一人之力和目前他的那些手下们,想要顺利的接管整个大明,显然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必须要选择一批人,今后为他效力,这样才可以尽快的结束中国的内乱,让中国尽快的恢复元气,使得他能更快的抽出手,放眼外面更辽阔的世界。

洪承畴无疑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而且这个人不算太过愚忠,否则的话他当年历史上也不会选择最终投降建奴,这样一个既有能力,而且还不算愚忠,同时知道回转的人,是很难得的。

这次当他接到急报,说孟飞率军抓住了洪承畴之后,便立即派人直接出京,赶去迎接洪承畴入京,在路上更是对洪承畴恭敬有加。

洪承畴虽然一路上怒骂于孝天,但是始终却没有人接他的话茬,也没有人杀他,让他骂了大半路,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于是渐渐的闭上了嘴巴,消停了下来。

洪承畴原打算是通过怒骂于孝天,激怒于孝天的手下,让他们忍不住杀了自己,这样的话可以保住他的名节,可是很显然他最后这个策略没有奏效,于是只能被于孝天的手下送入到了京师之中。

当洪承畴被于孝天恭恭敬敬的接入到了他临时的府邸之后,于孝天将洪承畴请入他的书房之中,奉为上座,并且命人给洪承畴准备了一份清淡简单但是口味不错的饭菜,还备了一壶美酒,亲自陪着洪承畴吃饭。

洪承畴这也是第一次见到于孝天,虽然他对于孝天如此行径感到十分愤慨,但是当见到于孝天之后,却发现于孝天这个人和他印象中那些武夫有着很大的区别,单从身材外形和体量上来说,于孝天举手抬足之间,确实有着一种大将之风,而且看他双手,都是老茧,明显是苦练不辍,常年习武。

但是和于孝天见面之后,他发现于孝天并不算十分粗鲁,思维十分敏捷,说话也相当得体,虽然他举止有些异于常人,但是却也让人很舒服。

特别是于孝天对待他的态度,十分恭敬客气,俗话说得好,抬手不打笑脸人,于孝天如此待他,洪承畴也有火发不出。

当于孝天将其请入书房,并且奉上酒饭以及好茶款待的时候,洪承畴干脆也不搭理于孝天,低头猛吃了一通,于孝天敬酒,他也来者不拒酒到盅干,吃罢饭之后,待人把碗筷撤下去之后,奉上了好茶,他喝了一通,这才卯足了劲,开始又一次大骂起了于孝天。

于孝天听着洪承畴的怒骂声,笑而不语,一副老神在在的架势,低头喝茶,看洪承畴骂的口干舌燥,把茶水喝了,他还主动给洪承畴重新换上新茶。

洪承畴骂了一通之后,觉得出了气,于孝天不愠不怒的姿态,也让他觉得相当无趣,原本他还是想要激怒于孝天,让于孝天干脆杀了他,以保住他的名节,可是没想到于孝天涵养如此之好,居然愣是一点都没生气。

洪承畴也毕竟是个文人出身,毕竟也是有涵养的人,到了这种地步,要是继续骂下去,就显得他太没有气量了。

于是洪承畴收住了骂声,坐下来呼呼直喘。

于孝天看洪承畴骂够了,这才开始说话,将他这一次北上的事情,又一次添油加醋的对洪承畴说了一遍。

洪承畴当听完了于孝天这一次为何被逼入京清君侧的原因之后,他自己也觉得换做是他,估摸着也受不了这气。

于孝天率军北上,孤师立抗建奴大军,得不到朝廷一兵一卒,一粒粮食的支援,而且朝廷还处处想要将于孝天置于死地,这事儿换成谁恐怕都不会甘愿这么被朝廷给弄死,只是于孝天做的绝了一些,干脆就领兵杀入了京师,把朝廷里面一帮大员都给抓了起来。

这事儿做的着实有点大逆不道了一些,现如今连皇上也被软禁在了皇宫之中,无法上朝听政,于是洪承畴对于孝天问及崇祯皇上的事情。

于孝天也据实告知,洪承畴一听又一次勃然大怒,骂于孝天这是犯上作乱,就算是于孝天受了委屈,但是也不能如此对待圣上,圣上就是圣上,乃是大明之主,于孝天这么做,是在篡权干政,他怒喝于孝天,让于孝天立即悬崖勒马,速速还政于当今圣上,自请圣上处置。

于孝天摇头,和洪承畴开始辩论了起来,他从远到近,从大明时下的时局,到崇祯当政之后的一些过失,还有眼下朝中官员们的作为,另外也包括现在大明的官风。

于孝天整整和洪承畴谈了一整夜,天亮之后洪承畴撑不住,于孝天让人给他准备了一个干净的客房,让他睡了一觉,醒来之后两个人便又开始论辩。

极少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说了些什么事情,于孝天又都对洪承畴说了些什么,总之两个人就这么整整争论了两天时间,吃饱了就吵,吵累了就吃,瞌睡了就睡,醒了就接着吵。

但是第三天的时候,洪承畴终于停止了和于孝天争吵,最终答应了于孝天的请求,表示以后愿意听从于孝天的吩咐,按照于孝天的意思办事。

而于孝天也当即表态,给洪承畴拨三个营的兵力,其中两个标准步兵营,两个标准炮兵连,一个骑兵连,一个斥候队,一个特战小队,一个辎重连,另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学兵连,总数大致不足四千人的规模,这一次作为他的护军,护送洪承畴返回陕西,继续对流民军进行清剿。

(今天要特别鸣谢小米粒蛋黄兄弟的不吝打赏!)

第九十一章 祖大寿的反应

这个时候崇祯被软禁在皇宫之中,根本无法颁布政令,更无法撤换什么官员,洪承畴眼下虽然被于孝天打的大败,整个从陕西带入京师的数万陕兵,这个时候已经是冰消瓦解,但是任谁也不能说洪承畴已经不是三边总督了,他只要不死,只要回到陕西,那么他就还是三边总督。

而且于孝天也令孟飞在当日的战场上,找到了洪承畴遗失的关防印绶,送还了洪承畴,并且在府中,为洪承畴设宴送行。

洪承畴喝过了送行酒之后,非常低调的带着于孝天拨发给他的这三个营的兵力,出了京师,开始踏上了返回陕西的道路。

洪承畴很清楚这三个营的于家军,乃是于孝天用来监视他的,特别是那三十名护兵,更是今后将会成为他的亲兵,以后不会离开他的左右,但是他自从在房山、良乡一带,和于家军交过一次手之后,便知道从此之后,大明再难找出任何一支军队可以和于家军抗衡,于家军不管是使用的火器,还是战术,都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这支于孝天交给他的军队,他有指挥权,但是却肯定不可能将其收为己用,而且他在见识了于家军所用的这些火器之后,发现如果他心存异志,就算是他能把这三千多于家军解除武装,收了他们的武器,那么只要于孝天停止供应他弹药,那么这些东西全部都会成为废铁一堆,根本无法继续发挥作用。

所以他只要想继续做一番事业,那么就必须依仗这三千多于家军,作为他的骨干兵力使用,否则的话,就算是让他重新组建一支以前的兵马,估摸着也无法再和于孝天为敌。

他在踏出京城,走上了返回陕西的道路之后,扭头看了看渐渐远去的京师,重重的叹息了一声,他希望自己这样的选择没有错,希望于孝天没有骗他,如果于孝天真的做到他所承诺的那些事情的话,那么就算是他今后落下骂名,也不枉他这一次的抉择。

当送走了洪承畴之后,于孝天再一次入宫了一趟,亲自把洪承畴的事情对崇祯说了一遍,崇祯当听闻洪承畴此次北上勤王,也以全军覆没而告终的时候,精神几乎彻底崩溃,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

特别是当听了于孝天和洪承畴所达成的协议之后,崇祯登时暴怒异常,起身飞扑于孝天,伸着手想要把于孝天给掐死,但是却被太监给拦了下来,好生一番劝慰,才把崇祯给劝回了龙案之后。

崇祯完全不顾什么涵养不涵养了,对洪承畴也破口大骂了起来,骂洪承畴也是一个逆臣贼子,居然在这个时候投靠了于孝天这个逆贼。

于孝天由着崇祯好一通发泄,等崇祯骂累了之后,他又告诉崇祯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他这些天来,派人和祖大寿谈判的结果。

祖大寿乃是锦州关宁军的核心人物,官至征辽将军,挂太子少傅左都督之衔,领锦州军马。

现如今整个山海关以外的关宁军可以说都差不多在祖大寿一众军将的控制之中,而祖大寿又是其中最为重要之人。

此次祖大寿拒绝朝廷诏他率兵入关勤王,继续留镇锦州,很显然是有心看朝廷的笑话,在大明现如今,早已形成了军阀集团,而祖大寿无疑是这些军阀集团的佼佼者,领着最大的一股军阀集团。

他原本是愿意给朝廷帮拳的,所以在年后朝廷诏令他遣军入关的时候,他给关内调入了一万多关宁军,交给了吴襄统领。

但是随后不久,他便得知消息,他派入关内的这一万多精锐,居然在天津卫一带,被于家军打了个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也只有吴三桂带了区区不到两千残兵败将,逃回了山海关。

祖大寿闻之消息,顿时大吃一惊,坐下仔细的分析了一下情报,这才发现于家军的厉害程度,恐怕远超过了他的认知范围。

于家军以少胜多,力克入关的十万建奴大军,接着还有余力打的吴襄和陈新甲大败亏输,那么这就说明了于家军的战力之强,已经超乎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