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一品驸马爷 春溪笛晓 2157 字 1个月前

谢则安:“……在。”

徐君诚说:“这是你自己抄的?”

谢则安莫名觉得自己已经被看透了,但还是抵死不承认:“对!”

徐君诚夸道:“抄得不错,功课也完成得不错。”

谢则安心虚成狗:“一般一般。”

徐君诚说:“这样的话,我以后可以给你多布置点功课。”

谢则安:“……”

谢则安最终还是含泪坦白。

徐君诚淡淡地说:“既然你无心认罚,我也不罚你了。”

谢则安心里更不踏实。

上完课后谢则安主动留下来找徐君诚。

徐君诚说:“你觉得我让你抄《论语》没有用处?”

谢则安摇摇头,认真地说:“不是,我的字不好,经史也学得不踏实,应该抄的。”

徐君诚说:“你和殿下倒是挺像,认错时都挺诚恳,下次还是一样会犯。”

谢则安乖乖巧巧地站在一边:“以后您怎么罚我都会认真去做。”反正可以酌情去完成!

徐君诚一眼就瞧出他在打什么鬼主意。

他说道:“你的字确实难看了点。”他领着谢则安走到书架前抽出一份文稿,递给谢则安,“这是你姚先生二十岁金榜题名时的文章,光是这一手字就值得你学了。”

谢则安微讶,但又忍不住说:“科举时不是有人会把试卷重抄一遍再评优劣吗?”

徐君诚被谢则安气得笑了:“那你的意思是你的字就不用练了?”

谢则安立刻闭嘴。

徐君诚说:“那是在殿试之前。中了进士之后,还需要通过殿试决定排名,殿试开始前陛下会亲自看考生的原卷,最后会把原卷都拿到这边存起来,到那会儿你字要是还这么难看,那可真是贻笑万年了。”

谢则安两眼放光:“先生觉得我能中进士!”

徐君诚:“……”

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他怎么突然觉得有点手痒?

徐君诚让谢则安将姚鼎言中举的试题看一遍。

谢则安乖乖照办。

等他看完后有点讶异。

这份稿子好是好,就是不太对劲。

谢则安已经看完了姚鼎言写的万言书,可以确定这里头写的绝对不是姚鼎言的主张。

谢则安疑惑地看向徐君诚。

徐君诚是什么人?他一眼就看出谢则安在想什么。

徐君诚说:“你觉得很惊讶对吧?这种四平八稳的文章绝对不是你姚先生会有的,他会这么写是因为那一年的考官是秦太师,秦太师最喜欢这种文章。”

谢则安若有所思。

徐君诚说:“你想要走这条路,首先要学会‘变通’。变通并不是投机,”他看了谢则安一眼,“你叫人帮你抄《论语》就是一种投机,你想赌我发现不了。可‘变通’是不一样的,你细看你先生这篇文章,其实还是找得出一些他的本心,比如不久前的杀夫之案,他正是如他这篇文章里说的那样,凡事应依律法来定夺。在把握好大方向后求同存异,这才叫变通。”

谢则安听完徐君诚的一番点拨,眼前的迷雾似乎被拨开了不少。

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应试作文”,仔细一钻研竟也颇为有趣!

“求同存异”这个字看似简单,真正要做到却难之又难。谢则安知道如今秦老太师非常反感他先生姚鼎言,当初姚鼎言的文章却能被秦老太师选中,可见姚鼎言早慧的名声并不是白来的!

这里面的门道没有人点出来的话,很少有人会注意到。

谢则安说:“谢谢先生指点!”

徐君诚说:“你回去吧。”

他目送谢则安离开,叹了口气。

徐君诚是秦老太师的学生,自然知道秦老太师多不喜欢姚鼎言的主张。听说谢则安已经拜了姚鼎言为师,他一番前面的欣赏,再三嘱咐他别让谢则安和赵崇昭走太近。

徐君诚在士林能有今日的地位,自然不是靠听秦老太师的话得来的,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虽然谢则安先拜了姚鼎言为师,可他不也是谢则安的“先生”?同为老师,徐君诚不觉得谢则安只会受姚鼎言的影响。

徐君诚决定把一些东西教给谢则安,至于谢则安能学到多少,会用上多少,都是谢则安自己的事,他不会横加干涉。

就是不知道“求同存异”这四个字能不能在他和姚鼎言之间存在?

想到自己老师和昔日故友之间的重重矛盾,徐君诚苦笑着摇了摇头,收拾好东西离开东宫。

谢则安在出宫前又被人请到了赵崇昭那边。

赵崇昭正听着底下人的汇报,见谢则安来了,立刻兴奋地说:“三郎,《本草》已经收到几百种药草,你快过来瞧瞧,医官院那边的人都快忙坏了!”

由于地域限制,这时候的大夫很难认全药草,甚至有很多是“一方走天下”,知道一个方子就敢“悬壶济世”,不管什么病都是一个方子抓下去,治好了就夸自己有本事,治死了就说人家本来就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