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美人镜 赵十一月 3270 字 1个月前

沈采薇弹了一段,慢慢舒了眉头,缓缓吐出一口气,指尖轻轻一拨,曲调渐转,从从容容的收了音。

本来去给沈采薇端茶的绿菊正掀了帘子进来,正要行礼却吃了一大惊,险些连手上的托盘都要端不住了:“小姐,你的脸!”

绿菊一脸激动莫名,口上却顿了一下,都要收不住声了。

沈采薇只觉得她的目光看得自己面热,心下一动,起身拿起菱花铜镜一看,不禁也怔住了。

她面上的胎记竟然不知何时褪了大半。瓷白的面颊光洁如玉,乍一看上去毫无瑕疵,唇边梨涡浅浅仿佛盛着柔光,那一双眼睛亮的夺人心魄,依稀含着几许激动欢喜之情。

这样一瞧,已是和她前世幼时像了个八分,十足十的美人胚子。而且她养尊处优又有美人镜洗凝脂,肌肤映着光,便如雪上浮光一般的清透。比之前世竟是更胜一筹了。

沈采薇拿着镜柄的手也情不自禁的颤了颤,她想了想,咬了咬唇,伸手拂开额前留海再细细一看。

果然,那胎记还是十分顽固的剩下小半块,胭脂一样艳的颜色,留在面上格外显眼。只是,这样小的胎记,放下留海便可以遮住了,适才照镜子的时候就不曾见到。

沈采薇悄悄松了口气——真要是全去了,她才要担心呢。美人镜明显是得了多少才给多少的主,她适才的琴声乃是出自心声,一时激情意气上涌,要是再来却是不能够了,实乃天时地利人和所致,显是不值得这么大的回报的。美人镜这回替她去了一大块胎记,已经算是买一送一、物超所值了。大约也是鼓励她,告诉她所思所想所行并无错,只要坚定心志往下走,必是可以完完整整的去了一整块胎记,重拾美貌。

沈采薇往日里只安慰自己就算长得不好也无事,学问深了做才女也无需美貌。可是此时看着镜中的自己却依旧欢喜难以言语。

大约,只要是女子都会对容貌在意的吧。尤其沈采薇前世还是个叫人看了都不忍心眨眼的大美人。

沈采薇努力静下心来,认真想了片刻,便抬脚往沈老夫人的院子去。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她这胎记一事必是要找个好说法的,若是惹了闲话就不好了。这种正事上面,裴氏显然就有些不够看了,偏偏宋氏又去瞧沈采蘩比试去了,如今家中自然还是沈老夫人靠谱。

沈采薇心情欢快,走起路来也是高高兴兴的。她几乎是小跑着去了沈老夫人院里,顶着一众人的目光扑倒沈老夫人怀里。沈老夫人的发上摸了桂花油,闻起来香香淡淡的,沈采薇嗅着这熟悉的香气,一下子放下了大半的心。

“祖母,祖母。你看,我的胎记只剩下这么一点了。”和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喜事,自然只有更加高兴的。沈采薇抬抬手,拨开留海给沈老夫人看。

饶是沈老夫人久经世事,此时看了也忍不住大吃了一惊,正着脸拉了沈采薇到眼前,上上下下的认真看着。她看着看着,眼睛一红,竟是差点落下泪来:“这样一瞧,二娘与你母亲,果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她颤着手摸了摸沈采薇的头顶,随即便抬起眼看着边上伺候的人,犹如锦绣丛里透出的刀锋,“都吩咐下去,今日的事情若有哪个漏出半个字,看我饶了哪个。”

雁回作为大丫头,此时闻言也禁不住颤了颤身子,连声应了是,起身去交代下边的人了。

沈老夫垂眼看着窝在自己怀里跟牛皮糖似的沈采薇,戳戳她的面颊,又气又喜的道:“也不带个东西遮一遮,这样急匆匆的来,一路上也不知叫多少人见了。前日才夸过你乖巧,现在却这样冒失。”

沈采薇知道她是关心自己,只是低头认错:“好祖母,是我错了。只是我一高兴,就想着要先告诉祖母。再说这一路走得快,许是没多少人注意到的。”她拉长声音撒娇道,“反正沈家家教严,有祖母发话,谁也不敢多嘴。”

沈老夫人被她哄得缓了面色,这才问起本该问的重要事情:“你这是出了什么事,怎么忽然就没了大半的胎记?”

沈采薇想了想,还是老实的把事情修饰一下直说了:“我在女学试场时候不知怎的心血来潮,跑回家抚琴一曲以抒胸怀,抚完琴后便没了胎记。”

“阿弥陀佛,可不是佛祖保佑嘛。你这猴儿怕是福缘深厚呢。”沈老夫人信佛,禁不住的念了声佛,然后道,“你等会儿拿面纱罩面。左右你大姐姐这回儿必是魁首无疑,明日我便带你们姐妹去城外青山寺还愿。等回来再叫人放出说法,说你在寺里遇见了流浪和尚,给了你药膏,一抹就没了大半。反正你自幼长在沈家,也没多少人真的见过,不知道的听过就算,知道的听了也有借口解释。”

沈老夫人一席话说下了,沈采薇自然是连连点头称是:“嗯,都听祖母的。”

沈老夫人忍不住又拿眼细细瞧了瞧她,笑着道:“哎呀,我家二娘生的真是俊俏,就跟玉雕出来的一样。”

沈采薇面红耳赤,低了头不说话,只是羞羞的道:“祖母!”

☆、薄荷糖

夏日光阴长,正是会友时。

青山寺。

一身青衣的年轻书生低头手捏着棋子,正和穿着僧袍的青山寺主持方心大师对弈。

方心大师生的慈眉善目,须发皆白,笑起来时就如一尊弥勒佛。他含笑落下一子,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棋盘,漫声道:“数年未见,李施主棋艺更加精进了。”

那年轻书生用棋子敲了敲桌案,那握着白子的手指修长而白皙,语声清淡的一如茶水:“数年未见,大师这的茶水也越来越讨人喜欢了。”

方心大师瞥了眼案上没动过一口的茶水,心知对方这是反语讥嘲。他涵养极好,闻言也不生气,反而不动如山的道:“李施主一贯不爱出门,这回怎有闲来此喝茶?”

这时候,姓李的书生才懒懒的抬起头来。

窗外的阳光被窗棂挤成一束一束的,将整个房间都照得透亮。当光影流转在那书生的面上的时候,那浮在空中被照得如同金粉的尘埃仿佛都要绽出花来,一朵一朵,美得令人战栗,犹如电光抚摸过神经末梢。

蓬荜生辉,陋室见光,不过如此。

姓李的书生的说话的时候带着一种慵懒自然的语调,慢悠悠的:“那郑家小姐也不知从哪里知道我会医术,寻人找了我好多次。我嫌烦,想着家里的小子马上就要十岁了,干脆带他出京见见世面。”

方心大师静静的看了他一眼,哑然失笑,摇摇头道:“李从渊啊李从渊,你这脾气果然是一点也没变。”

李从渊对于很多大越人来说乃是活着的传奇。

他出自陇南李氏,其父李文冲乃是永承年间的状元,现今的礼部尚书。然而,李从渊之天资却更胜其父。他自幼过目不忘,闻一知十,笔下文章如锦绣,字字珠玑。他五岁诵读经策,七岁通晓经义,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岁的得中进士,金殿之上力压松江沈家的沈承宇被点为状元,成就了李家“一门四进士,父子两状元”的美名。

然而,世人口里说的最多的还是李从渊的容貌。想当年,春风得意马蹄疾,李从渊策马自京中过,不知多少少女迷了心,乱了神。那时候,京里传的一句话就是:不识李郎之才者,无目者也。不知李郎之美者,非人者也。

由此可见,在时人眼中,李从渊之貌美更胜过其才。

还有传言说官家的外甥女临平郡主当时就瞧上了李从渊,非他不嫁。可惜李从渊早有未婚妻,转头就娶妻生子。因为这个,李从渊得罪了官家与温静大长公主,硬是在翰林院里坐了好些年的冷板凳。

李从渊听到方心大师的感叹,轻拂长袖,洒然一笑:“脾气天生,何必为了旁人去改?”

方心大师不觉也跟着莞尔一笑,随即又蹙眉微微叹气:“这么多年了,你那心结,还未解?”

旁人不知道,方心大师却知道——李从渊学医不是为了别的乃是为了他的发妻许氏。

许氏和李从渊指腹为婚,自小一起长大,两情相悦,真正的良缘天定。只可惜许氏体弱,乃是胎中带的病,久治不愈。李从渊为了替许氏治病不知寻了多少神医灵药。后来,眼见着许氏受尽病痛折磨,李从渊干脆辞官闭门,自己拿起医书自学,只盼着能设法为爱妻解除病痛。李从渊天纵奇才,一心专研之下居然也颇有成就。只可惜,许氏意外有孕,撑着病躯为李从渊留下个儿子便抱憾离世了。

至此以后,李从渊就再也不碰医书了——他救不了自己最想救的人,自然也不愿再去费心。

“那倒不是,年纪大了,也没年轻时候那么偏激了。这些年,我闲了也会去郊外替人义诊什么的。”李从渊摇摇头,顶着一张年轻俊美的脸说着老气横秋的话,语气依旧是沉静无波,“只不过那郑家小姐才十岁。你觉得她是从何处听到我的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