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节(2 / 2)

荣锦路 漫漫行 4312 字 1个月前

兴庆宫中, 淑惠长公主和谢太后叙着话。而一旁的紫宸宫中, 天和帝也在和沈皎讨论着她这段时间在山东的见闻。

“从你回来, 到现在也已经一天一夜了, 都一直在为晋王的事情忙碌, 朕还没有好好问你关于山东之行的问题呢。”天和帝温和地道。

“你之前在给朕的回信中有写过自己过于山东之事的见解。”天和帝从御案上翻出之前沈皎写给其的信件, 说道:“这其中,你关于井灌之事和祭祀之事的看法,朕也都看了, 祭祀之事朕之前和阁中讨论过, 马上就会拿出具体的方案来。但是,这井灌之事却是尚需确定其的成效如何, 才能施行。”

“这是昨日送到我手中的信件, 是从我留在任安郡的人那里寄来的。”沈皎将手中的信递给了天和帝, 然后道:“其中有提到井灌之事的成效,皇舅舅可让工部派人前去考察。”

天和帝看后,点了点头道:“若是真的能如同这信中所说的那样,一夜可灌数十亩, 这便是有多了一样利国利民之器,介时朕定然要在朝堂上好好嘉奖你。”

说完这句后, 天和帝也不待沈皎推辞,而是点了点头,肯定道:“无需推辞, 这本就是你应该得的,赏罚分明, 这是为君者最因该做到的。”

“再者,你之前数次救了朕的性命,朕给你再多的荣宠,都只是单纯的圣宠而已。而这个不一样,比起救驾,这样利国利民之事,才会让你为你在朝野获得尊崇和名望。有了这些,接下来你步入朝堂才会更好走一些。”天和帝对着沈皎分析道。

听了天和帝的话,沈皎知道自己没有推辞的理由,笑着道:“元嘉谢皇舅舅恩典。”

“这井灌之事,还是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应,各地的农事工具都应因地适宜才是。”沈皎对着天和帝提议道:“元嘉觉得皇舅舅应当对各地的百姓鼓励改革农具之事,激发在此方面的潜力,好让这天下的农事做出变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此,大齐才能粮库充足,百姓富裕,国力昌盛。”

“不错,农事乃是国之基石,确实是最应重视之事。”天和帝赞许道:“你能有次看法很好。你现在这么说,应是有了具体的想法,那就说说看。”

“是。”沈皎应道:“元嘉觉得,第一,大齐应当明确对百姓在这方面的嘉奖,每个人做出什么样的共享,应当由专人核实后,按照其对于农事能做出的贡献的程度,分为不同等级,按照等级嘉奖,使百姓保持这方面的积极的心里。”

“第二,元嘉认为应该从各地引进良种进行培育。”沈皎说道,想到前世那几样小说中穿越种田女必备的几样东西,确实是解决这个时代温饱问题的好方法,不论是这个世界的外面是不是还和前世一样,她都要让人去寻一寻,试一试。这个问题,她前些年就有想过,已经派人出去过一趟,一步步探寻,她觉得终究能探寻到的。

“就像要培养优良的战马要从各地引进良马一样,农事也是一样,无论是咱们自己的百姓改良,还是派专人研究,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这从外面引进也是需要的。”沈皎看着天和帝有些犹豫的样子,她知道天朝上国的想法一直存在于历朝历代的帝王心中,这原不是什么错误的事情,便是她的前世的这个时代,那个朝代也是威名赫赫的,是当时世界的佼佼者。而且,一个民族因该有自己的民族自豪感,若是一个民族的人对自己的民族都不自信,那么这个民族离灭亡就不远了。

可是,若是这种自豪感,多得让人没有了自知之明,没有了开放包容之心,不知道取长补短,那就是愚蠢自大了。

“皇舅舅,昔年的汉朝便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才带来了汗血宝马,为汉朝培育了优质的战马,为大汉军威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沈皎对着天和帝举着例子,看着其陷入深思的样子,继续道:“前唐亦是风气开放,不仅是从西域,从很多地方都是引进了不少良种,前陈,更是如此,占城稻便是前陈开始引进,后经过百姓改良后,更加适应于咱们这里的气候土壤,增产不少。”

“确实如此。”良久,天和帝终是点了点头,对着沈皎道:“只要是为百姓好,朕自是愿意的,这件事便由你先负责,有什么难处跟朕讲。”

“是,元嘉领命。”沈皎听后,欢喜地起身应道。如此,她命人出海也更会有了更多的支持。

“这是你怕是想了不是一两天了吧。”天和帝对着沈皎笑骂道:“你个机灵鬼,早就想好了此事,就是在这等着朕呢吧。”

“皇舅舅英明,元嘉的这点心思,您一眼就能看出来。”沈皎笑着应道。

天和帝又和沈皎玩笑了几句,才道:“你说得这些,从祭祀之事,到井灌,和农事这些,都拟好奏疏,调理清楚。和山东之事一同写清楚,等处理完晋王一事,你五皇舅和赵王也还回来了,到时张敬宗也会回京述职,朕会派人去敲打他,再加上他那个性子。介时,他会做你进入朝堂的敲门砖。”

听到天和帝的这些话,沈皎正了正神色,对着天和帝谢道:“多谢皇舅舅为元嘉考虑周全,皇舅舅放心,元嘉定会好好准备,不负皇舅舅期望。”

之后,沈皎又和天和帝说了些政事,看着天色不早了,才和天和帝告别,同淑惠长公主一同回府。

回府用过晚饭后,沈皎对着沈邦靖道:“多日不见阿爹,女儿甚是想念。”

沈邦靖听后,原本端着的茶杯的手一顿,对着沈皎道:“正好,我也想问问你这些日子出去有何长进,一会儿跟我到书房中去,我要好好考教你,看看这些日子有没有懈怠偷懒。”

“是。”沈皎笑着应道。

对于这父女二人的话,并无人插话,之后便当作没有发生一般,沈长冀和沈长映以及二人的妻子都是在关心着沈皎这些日子的生活,说着些趣话。

众人散后,沈皎和沈邦靖来到了书房中。

第227章 纯臣

沈皎跟同沈邦靖一同来到书房后, 沈邦靖看着眼前刚回来一天的女儿, 比之前更加消瘦了几分, 但是身上却是比之前更加沉稳了几分。

“瘦了, 却是也精神了。”沈邦靖对着女儿心疼道:“这段时间在外面受了不少苦吧。”

沈皎看着自己父亲说着前世每个家长对着久归的儿女都会说得一句话, 心中很是温暖。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有一种瘦是父母以为你瘦。这趟回来,虽然她身边的亲人都说她瘦了,但是她自己却是没有感觉道。

“女儿身边有这么多人护卫, 又有婢女在身边侍候, 物资供给每隔五日就会有人补给,最是新鲜不过, 哪里有什么苦会受。”

对于女儿的回答, 沈邦靖却是不以为意。他的这个女儿, 锦衣玉食的长大,从没有受过一点生活上的苦。就是前面几次的救驾受伤,也都只是伤在身体上,而在衣食住行这些上面, 却是更加精细。这些在外面的日子,便是再有人补给, 也不可能像在家中一样被照顾的细心周到。

但是看到女儿明显不想让自己担心的样子,沈邦靖也不好驳了女儿的这份孝心,点了点头后, 便转移了话题,直接问道:“今日, 重光想要和我谈些什么?”自从女儿有表字后,沈邦靖基本上就不再称呼女儿阿皎这个名字,特别是在谈正事的时候。阿皎这个名字,也就只有淑惠长公主这些内宅的女眷才会称呼了。

这倒不是父女之间生疏了,而是表字是一个人成年的代表。皇帝成年及冠可以亲政,而平常的世家大族中,成年便是可以参与到家族的决策中去了。

“最近这两日,还请父亲加紧对府中的戒备,特别是淑惠长公主府和梁国公府中的防卫一定要加强,切莫掉以轻心。”沈皎对着沈邦靖郑重道:“最好这两日府中的人都不要到处走动。”

“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沈邦靖听到女儿的话后,心中一沉,连忙问道。

“其余的话,我不便多说,但是还请父亲听从女儿的建议,但是也不要太过刻意,主要是约束一下府中的众人,不要随意出门,以防祸患的发生。”沈皎摇头,对于其中的缘由一字未提。

对于女儿没有提及其中的缘由,沈邦靖也没有生气。他知道他的女儿决对不会无的放矢,其定然是知道了什么他不知道的消息。且这个消息绝对不同寻常。

沈皎看着沈邦靖不说话,继续道:“还请父亲相信女儿,女儿是沈家女,绝不会害了沈家。”她知道,这些日子,有些安排定然是从前些日子就已经定好的,若是现在毁约,未免有些不好,但是在她看来,若是一个人的生命和安危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从天和帝这两日的态度上来看,天和帝是打算让晋王谋反的,只不过晋王不会成功罢了。但是这个谋反的过程一定是会有的。

对于天和帝这个想要亲眼看到自己儿子谋反的心理,她是明白的。一来是天和帝想要给晋王反悔的机会,这个机会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刻。二来,只有谋反了,才能被定为谋反,处置起来才能更加没有争议,辩无可辨。天和帝这是在给自己和晋王一个机会,也是方便最后和晋王之间的了断。

所以,两日后,晋王谋反的现像一定会出现,到时难免会发生一些流血的事情,但是这个血,她不希望也有沈家人的。

“阿爹自是信你的。只不过觉得这个事情太出乎意外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沈邦靖赶紧摆手应道:“一会儿,我便让人吩咐下去,上朝的,下朝后便回府,不要出门应酬,女眷这两日都呆在府中,不要出门去参加什么雅集,诗会,马球会什么的,都呆在家中。之前的已经应邀的,便都称病不去。”

“虽然不清楚这两日究竟会发生什么,你也不便说,但是我还是想要问一句。”沈邦靖答应后,继续道:“阿皎认为,一旦事情发生,沈家应该如何应对?”

“阿爹在朝堂这么多年,对于朝堂之事了如指掌,对于沈家的定位走向从来都是没有差错的,女儿一直敬佩。”沈皎却是没有直接回答沈邦靖的这个问题,但是也没有像上次那样直接回绝,“女儿只知道沈家是纯臣。忠君爱国,忠纯笃实,当为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