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2)

李氏荣华 缓归矣 1585 字 1个月前

李昭看一眼张圣的表情,想了想道,“燕国世家也不要以为打退了突厥他们就能高枕无忧,以前是没有其他选择也没法比较。可现在有五个国家,国与国之间还可互市,必然有不少交流。若是他们无法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会用脚投票。这几十年的天灾兵祸,尤其是和突厥这场仗下来,中原的人口数量锐减,眼下的情况是地多人少,百姓是各国求之不得的资源,一个国家没有百姓必然会萧条下来。”

张圣一愣,反应过来自己是被安慰了,不由失笑,年纪大了,脑子到底没年轻人转得快了。于是又说出了自己的一桩苦恼,“各国皆垂涎我们的武器,一旦给了他们样品,他们恐怕会拿来研究,甚至私藏一部分以备将来。”将来做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李昭给张圣科普,“那堆东西三十年后估计烧饭引火都嫌没用。”

不是张圣见识少,而是炸药它在时下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冷僻的学科。闻言,张圣大喜,颇有点幸灾乐祸。

“何况就算我们不给,难道他们手上就没有样品了,这么些年下来,他们肯定已经收集了一些并且在研究。”卧底是永远无法杜绝的顽疾。

“不过他们在研究我们也在研究,只要我们的技术一直走在他们的前面,有何可惧!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想想北齐的义学和李昭对工匠的重视,张圣和宋胪都有一种,卧槽,你这么早就布局了的震惊。

李昭瞄他们一眼,“所以说不要瞧不起工匠觉得那只是奇技淫巧,一个出色的工匠所能做出的贡献绝对不亚于一个好的丞相和元帅。”

张圣和宋胪连连点头,都深知她那点爱捧农工商的嗜好。

商量完正事,张圣拉着李昭传授她装x技能,张圣是此道高手,将看家本领倾囊相授,立志于让李昭形象高大高大再高大。不利用一下,简直对不起老天爷的美意。

李昭嘴角抽蓄了几下,无奈认命。

宋胪旁听的津津有味,觉得打开了一扇新大门,整个世界都亮了。

经过三天的口水大战,终于把条件都谈妥了。也不知是因为没了楚崇原这个搅屎棍,还是李昭高人范端地太好,四国人怕她再随手招一个雷来,轰隆一下把自己苦心经营了大半辈子的名声轰成渣渣。后面三天的火药味比第一天淡了很多。李昭对结果大致是满意的,他们不吃亏。

二月十一,史称《宕昌条约》的五国盟约,经五国使者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之后终于定稿,于会盟台誓师伐突厥,并发布了史称‘攘夷之誓’的檄文。

檄文传遍中原九州,不少热血男儿纷纷参军,又有百姓捐粮捐物,中原倾全国之力抗击突厥。

国家机器也开始疯狂运转起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还有边境百姓感受到草木皆兵的紧张气氛,纷纷南下,大量人口的迁徙势必带来不少问题,这也是不能忽略的,否则很容易引起□□。

散了朝,李徽接着与朝廷重臣在政事堂商议,直到天黑透,邀人共膳,用罢继续商量,月上梢头,众人才头重脚轻的离开。

李徽揉了揉太阳穴,感慨到底年纪大了,一整天连轴转下来,自己精神已经跟不上了。

一抬头就见古初还站在那儿,很有和他促膝长谈的架势。

李徽头大了一圈,他猜到古初要说什么了。

果然古初开口了,严肃道,“如今外面已经把六娘传的神乎其神,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问了李昭被告知不是人为是天意之后,李徽也有点不淡定。他一直都觉得自己这个小女儿有点神,不是神经病的神,是神神叨叨的神。想想从小到大她干的那些事吧,还不够神吗?

有时候李徽都后悔,当年不该让她去京城,没去之前,也就是个比较聪明有主见的小姑娘,去了京城受刺激大发了,挽起袖子加入了造反大业之中,从此发光发亮。

李徽道,“不过是百姓猎奇,新鲜一阵子便过了,玄止,你莫要太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