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旧制度与大革命(1 / 2)

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1930 字 1个月前

“因为敌军在尚未接触前便自乱败退,所以季氏和孟氏尚能组织起行伍,各有数千人撤离,彼辈分别撤往曲阜和郕邑。武卒骑兵的战马在宋国折损大半,仅剩的已经无法起到追击截留的效果。步卒们从宋国辗转归来也疲惫不已,主要俘获了被落在后面的叔孙氏之兵和诸大夫们。不算死于乱军之中的叔孙州仇,共计有上大夫一位,中大夫两位,下大夫四位被俘,其余上士、中士不计其数,有俘卒一万四千人……”

距离济水边的不战而胜已经过去了两天,赵无恤毫不拖泥带水,收拾好战场后立刻带精锐前进,不费吹灰之力收复了中都。到了第三日,更是继续前进到了洙水之畔,此处离曲阜只有半天的行程,在这里,他遇到了提前抵达的堂弟赵广德。

“禀堂兄,驻扎濮南的数百温县兵从大野泽东岸北上,可惜人数有限,仅截住了季氏的千余人,还请堂兄责罚。”

“这是哪里话,季氏之兵实力不弱,堂弟辛苦了。”

赵无恤拍了拍体格健壮的堂弟,他从去年的齐赵大战后便留下来为赵无恤镇守濮南那几个邑。和赵无恤实力直追赵氏大宗一样,赵广德所辖的人口和地域,也差不多和他父亲,温大夫赵罗差不多了。

这一年多的历练,让赵广德褪去了以往的娇生惯养,变得沉稳起来,他守成有余,是除了张孟谈外,能托付大本营的人选。这次追击已经达到了赵无恤预定的目的,反正后面还有后手,若是季氏全军覆没,曲阜那边反倒不太好办。

“你快将曲阜、费邑的情形与我分说。”

费邑是一个五千户大邑,鲁国东部的核心,原本是季氏主邑,但从前一任家主季武子、季平子时就存在邑宰坐大现象,根本不听从主君号令,更别说公室了。阳虎就是从费邑起家的,阳虎倒台后,费宰公山不狃虽然回归了鲁国治下,但一直保持着割据状态。

这次鲁国堕四都,公山不狃的费邑也赫然在列,而且是除赵无恤外的第二目标。此事虽未声张,但赵无恤却不吝于派人去告诉他,以公山不狃对季氏的怨愤,不难引诱他配合一番。

赵广德一板一眼地汇报道:“季氏一路奔逃,无衣无食,路上又扔下了几百具尸体和近千散兵,最后仅剩季孙斯所属的两千人,于昨日夜间抵达曲阜。谁料正好遇上公山不狃率费邑人攻来,季氏在城东战败,不得已退入城内,如今正与费人在外郭拉锯,曲阜已乱成一团。”

赵无恤舒了一口气,看来自己不用面对曲阜坚实的城墙了,他说道:“乱得好!吾等从七月份入宋起无日不战,来回千里,兵卒们早已疲惫不堪,否则前日在济水东岸便能将敌军全歼!暂且在洙水畔扎营,明日再行开拔,就让季氏和费人自相残杀一阵罢!”

然而休息一会的打算落空了,赵无恤刚在营帐内闭上疲倦的眼睛,外面却又响起了那个绵长而浑厚的声音。

“小司寇可在里面?”

不速之客又来了,赵无恤只能重新睁开眼睛。

是孔丘。

……

“我见洙水畔甲胄丢弃了不少,上游还有尸体飘来,有季氏的,有国人的,也有费邑旗号的。原来小司寇还勾结了公山氏,难怪会一路放任郈邑被围、放任中都陷落,还在济水摆出诱敌深入的把戏。”孔丘进来后,高大的身形挡住了帘门的阳光,赵无恤记得前日他听闻这个消息时不敢置信,晃了两晃差点坐倒在地。

这位老人的性格太坚韧了,他这一生失败次数太多,早已习惯了无果而终,哪怕这场堕四都行动已经板上钉钉地失败,也没有让他垮掉。

他的口水差点喷到了赵无恤的脸上:“小司寇是宁愿与公山不狃共叛鲁国,也不愿与卿大夫们化干戈为玉帛么?”

碍于与子贡的那个约定,也出于某种目的,赵无恤行军途中还带着孔丘师徒,现在他却有点后悔了,却只能打起精神来应付这位烦人的夫子。

他答道:“夫子说笑了,公山不狃是季氏家臣,进攻曲阜,就意味着背叛季氏、背叛公室,是大逆不道的叛臣。我只是在济水之畔,在我的领邑边上击退了不告而侵的三卿而已,对国君还是忠诚的,怎能混为一谈?”

孔丘目光猜忌:“那小司寇不向国君通报便离开领地,进军到洙、泗西岸,以窥国都,又是何意?”

赵无恤这会有些精神了,他看着孔子,眼睛透亮:“事急从权,季氏驭下无能,乃至于家臣叛乱,波及到了国君和曲阜民众。夫子说得对,鲁国不能有大乱,所以总得有人站出来平息事端,三桓自身难保,是不用指望了,当此之时,起兵扶助公室者,舍我其谁?”

“你,要扶助公室?”孔丘依然持怀疑态度,他与赵无恤之间已无信任可言。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