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 / 2)

帝师 来自远方 1759 字 1个月前

可惜,等来的实在不是什么好消息。

如杨瓒预料,朱厚照当殿发下敕谕,“除国子监助教周成武学掌事,发大理寺究查贪墨之事。查证属实,当依律严办。”

“陛下圣明!”

谢丕顾晣臣齐呼万岁。

黄祭酒心有不甘,仍要据理力争。同列的太常寺少卿犹豫两秒,再想拦,已是来不及了。

黄祭酒高举朝笏,自仁宗年间讲起,条陈各项规章,并举实例,只为禀明,纵要处置周成,以司业掌武学实不可为,请天子收回成命!

周成不堪用,国子监还有其他助教。

助教不成,还有博士厅的博士。再不行,咬咬牙,监丞也可。

唯有司业,万万不行!

“陛下,祖宗规矩不可废啊!”

黄祭酒声泪俱下,不肯罢休。

谢丕和顾晣臣同时握拳,心生怒意。

群臣都在观望,想看一看,这位少年天子是否会顾念“老臣”,改变主意。

“黄卿家之言,确有几分道理。”

话入耳,谢丕和顾晣臣都是心头一震,正要出列,忽见杨瓒微微侧首,向两人摇了摇头。

思及杨瓒对天子的了解,两人互看一眼,停住脚步。

“陛下,此事实不可行,还请收回圣命!”

黄祭酒豁出去,跪在地上,声嘶力竭。

无论如何,都要让天子回心转意。

朱厚照沉默片刻,没有顺着黄祭酒的话说,而是道:“听卿之言,当饱谙本朝律令。”

话题转换得有些快,黄祭酒有些发愣。

“南京刑部左侍郎三乞年老致仕,朕已准奏。”朱厚照话不停歇,语气带着嘲讽,“卿既深知条律,为人刚正,不徇私情,当可为之。”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刑部左侍郎,正三品。

一跃两品,堪谓拔升。

黄祭酒却全无半点喜意,跪在地上,人已经傻了。

自太宗皇帝迁都,南京六部名存实废,远离权利中心。说句不好听的话,已成为文臣武将养老之地。

逢新帝登基,正是大展拳脚之时,忽然被迁至南京,同发配无异。

两京迁调,本该吏部发下官文。但天子金口玉言,吏部官员也不会想不开,站出来驳斥。对黄祭酒有几分佩服,正跃跃欲试的言官,也纷纷偃旗息鼓,不敢出声。

黄祭酒孤零零的跪在地上,无人帮扶。经中官提醒,方才额头触地,叩谢圣恩。

正要退回队列,天子忽又出声。

“黄卿家既入刑部,当端肃言行,约束家人,方不负朕意。”

“臣遵旨。”

再次叩首,黄祭酒起身退回队伍。低着头,握紧朝笏,面如死灰。

丹陛之上,朱厚照以袖遮掩,半块豆糕进嘴。

锦衣卫早有密报,京城大火时,杨先生的家人求助,被祭酒府的门房关在大门外。为防火火势蔓延,更直接推到院墙,对邻家见死不救。

朱厚照早想处置,奈何事情繁杂,锦衣卫又被朝官盯死,不好轻动。

如今倒好,自己送上门,撞上枪口,朱厚照自然不会客气。

人送到南京,官途无望。再寻个错处,夺印罢官,轻而易举。

想到锦衣卫的秘报,朱厚照就气得肝疼。

一个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藏在府内的金银竟达数万!单靠俸禄,八辈子不吃不喝,也积攒不下。

靠着朝廷恩典,大肆贪墨收礼,当真是胆大包天!

博学广闻,刚正为人,两袖清风?

清风个鬼!

有了黄祭酒这只“出头鸟”,谢丕和顾晣臣掌事武学,再无人提出质疑。学中规矩更改,条陈上禀,内阁兵部加印,比想象中更为顺利。

群臣摸出门道,国子监和武学的变故,实出天子之意,不想和黄祭酒作伴去南京,最好不提一字。

此事暂罢,户部尚书韩文出列,重提盐引商税。

“弘治十八年五月发盐引,今太仓积银二十万,请发宣府大同充为军饷。”

同意者自是附议,反对者当即出列争辩。

很快,文臣吵成一锅粥,武将闲在一旁做布景,试图插言,往往被三言两语喷回去。抹去喷到脸上的唾沫星子,压下火气,继续装背景。

“今天正月至今,山崩地洞,暴雨洪灾,未见停歇。国朝开立重地亦遭地动,灾民无算,怎可不加以赈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