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事情在朝好的一方面转化(2 / 2)

国士 衣山尽 1698 字 1个月前

散会之后,孙元又和史可法谈了一次,问这次去泗州需要接回哪些部队。

史可法回答说,除了徐州和河南退下来的一部分秦军之外,还又十几支大大小小的部队。比如邳宿道应廷吉的部队、甘肃镇总兵李棲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军、陕西榆林镇张天禄、张天福部、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的川军一部、泗州守军……板着手指数下来,两只手掌竟不够用了。

这些队伍除了江北的地方军和乡勇之外,还有这一年以来陆续从北方退到江北的明军。这些军队和江北四镇一样,主力战军虽然不多,可拖家带口,人数却是不少。

比如,甘肃镇总兵李棲凤和监军道高歧凤手上虽然只有四千人马,可家小军属和军户加一起却有五六万之巨。

这些人马如果不接回扬州,说不定就要落到建奴手头,搞不好这些没有节操的明军都会投降建奴,成为进攻南明的急先锋。

孙元听到有这么军队需要接应,吃惊的同时又道:“阁老,形势已然紧迫,要想尽数将他们接回,已没有可能,而且也来不及。”

史可法叹息道:“能接多少接多少,尽人事听天命。我扬州兵力不足,能用之兵秦军、宁乡军、河南军加一起不过四万,建奴多铎则有八万。我们能够多一个兵,也多一分力量。如果庐凤军能够留在江北就好了。”

当然,这话也就是说说罢了。

左良玉突然杀向南京,那是直接对弘光皇帝的帝位发起挑战。朝廷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不断督促各地兵马去镇压左部叛乱,以至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在清军南侵,左良玉又顺江内犯的形势下,弘光帝曾经召对群臣,商讨对策。刑部侍郎姚思孝、御史乔可聘、成友谦说:“左良玉稍缓,北尤急,乞无撤江北兵马,固守淮、扬,控扼颖、寿。”弘光帝也认为江北兵马不宜调离汛地太多,回答道:“黄得功兵还宜留江北防守。”马士英惟恐左兵至京,自己身家性命难保,气急败坏地指着姚思孝等人大骂:“尔辈东林,犹藉口防江,欲纵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犹可议款,若左逆至,则若辈高官,我君臣独死耳!臣已调得功兵过江南矣。宁死北,无死逆。”

马士英甚至还要调扬州城中守军和河南军过江征讨左良玉,不过,史可法是首辅和他又是政敌,直接顶了回去。

至于孙元,更是不尿马士英那壶。

如今马士英权倾朝野,也就孙元和史可法可以无视。也因为这两人的关系,江北局势这才不至于因为兵马抽调一空,而不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孙元又点头:“首辅说得是,能接回一人算一人吧!”

在老营里整顿了一天,还没等孙元开拔,就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左良玉死了,朝廷招抚左部的使者已经抵达九江。

同时,弘光皇帝已经下旨命令黄得功的庐凤军回到江北,加入到扬州防御战之中。

这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说明事情已经在朝好的一面转化。

总的来说,马士英在南明史上,也算是少有的干才,有手段,知兵,行动力爆表,这一点在他收拾东林党上,就能看出。可惜在对待左良玉清君侧这场危机上,表现得实在不怎么样,卤莽得就好象是一个孩童。

不过,也能理解,首先左良玉若是进京,首先要清算的就是他马士英,涉及到身家性命,老马也犯了糊涂。其次,一边是左逆大军已经杀到安庆,一边是建奴举全国之力三路来攻,马瑶草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变得歇斯底里。

如今,朝廷突然同意招抚左部,不管怎么说,孙元和史可法都是极为高兴的。

在孙元看来,左梦庚和惠登相在左良玉死后,整个人都乱了方存。左的威望极高,他一死,这二人根本就压不住手下的骄兵悍将,一个不好,部队就要分裂。如今,朝廷前来招抚,以朝廷的威信,部队总算得了保全。只要朝廷保证他们的利益,接受招抚也算是一条好的出路。

左部好歹也有十万人马,武昌是回不去了,但部队好歹也可以驻在九江或者另寻地方安置,在阿济格东犯的时候至少也能迟滞建奴的攻势,为明朝赢得喘息之机。

史可法高兴的是黄得功不用消耗参加内战返回江北,加入到扬州攻防战之中。谁会嫌自己手头的部队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