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请叫本王小诸葛(1 / 2)

道长来了 NO_32 1415 字 14天前

“呵呵……”我不再争辩。

长平之战,我自然知晓(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起在华夏的历史地位,不亚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大多数人,包括史学家、军事学家,都觉得那场战役是因为赵括太过轻狂,才败给了白起。

不过,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还真专门研究过当时的情况,发现并不是这样的。长平只是个村子,并不具备潼关这样坚固的壁垒,廉颇死守,也是付出极大伤亡,赵军军力一直被秦军所消耗,每次秦军进攻,赵军都得付出数千人伤亡的代价。

虽然秦军远离咸阳作战,粮草供给很成问题,但得益于商鞅百年前制定的“耕战”之国策,秦国国力远胜于赵国,完全能够支撑前线几万大军作战,如果赵国不换将,顶多再过半个月,秦军就可以攻破长平,击溃廉颇的部队。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胜负。

赵王不是傻子,并非只是因为秦国离间,就更换主将,因为赵括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来了二十万赵国最精锐的骑兵,支援长平,让骑兵下马死守长平营垒,怎么发挥其威力?

当时秦军原本是40万,廉颇军20万,听说赵军增援,秦国也赶紧增援,又陆续开来20万兵马,赵括到达长平的时候,赵军总兵力才40万,兵力并不占优,而且赵军的战斗力,也不如训练有素的秦军,如果赵括让二十万步兵、二十万铁骑死守,只能与廉颇一样,被秦军慢慢蚕食掉,只不过能多支撑些时日罢了。

所以,赵括若想取胜,唯一的机会,就是趁着秦军增援来的兵马未完成调度,以优势骑兵突击,孤注一掷,要么一举击溃秦军,要么全军覆没!

没错,这是唯一的机会!这根本就是一场取胜概率很小的战争,换成孙武、孙斌,也得这么打!

本来,赵括是有机会赢的,可惜秦国也秘密更换了主帅,指挥官换成有可能是华夏五千年最佳将领之白起!如果换作旁人为将,仗着秦军人数优势,与赵军硬碰硬,那就中了赵括的计了,骑兵打以步兵为主的秦军,势如破竹,只要冲散了秦军阵线,赵军就有可能取胜!

然而,白起毕竟是白起,他没有与赵括正面对敌,而是率秦军中军退避三舍,任赵军骑兵冲锋,部队井然后撤,这就好比赵军的铁拳,击在了棉花上!

至此,赵军骑兵没有发挥出优势,已经宣告失败,赵军突入秦军,被优势兵力的秦军分割包围,赵括战死,赵军投降,白起将降卒全部坑杀,只留几百赵人回去报信,由此一战成名!

这才是长平之战的真相!

现在潼关的情况,与当时颇有些类似,河对岸西凉兵马的营盘规模,已经是我军的两倍还多,西凉聚集在这里的兵马,至少已达百万,而且,援军还在不断开来,西凉人的目标很明确,你南山国不是把全部兵力都放在这里了么,那么,我也举全国之力,咱们来个一战定输赢!

通过驴家四将,还有赵依忆的介绍,我了解到西凉国人口虽然比南山少,但他们是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快速武装起来,兵力反而比南山国更多!

南山国虽然国力比西凉要强(gdp高),但是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转换为军力,这是个严峻的问题,现在是70万对100万,如果按照肖丞相和的策略,任由西凉肆意增兵,最终达到150万,甚至200万的话,潼关虽然城墙很高,又有渭水为屏障,面对这支势在必得的虎狼之师,恐怕也是极难守住!

所以按照我的打算,还不如趁着西凉人立足未稳,夜渡渭水,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哪怕只是击溃战,见好就收,再撤回潼关,也能挫伤敌人的战斗意志,让南山军知道,西凉军并非不可一世,这样才有可能挽回劣势,要不然,一直坚守不战,西凉士气大增,我军士气低落,等他们准备好了攻城,就什么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