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2 / 2)

凤髓 尤四姐 4289 字 14天前

中流砥柱,朝廷栋梁,如果再加上仅次皇后的昭仪位,不算上侯爵的秩俸,就已经够养活十个执金吾,二十个太仆令了。扶微想起这些就觉得囊中羞涩,所以江山美人同得,真是需要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支持。不过丞相的才能和姿色很对得起这份价位,只要他同意,就算砸锅卖铁,她也做好了供养他的准备。

现在的丞相,让她想起多年前偷偷养过的那只小兔子,敏感、怯懦、杯弓蛇影。只要轻轻触一下他,他立刻便大大的一惊。那双烟雨重重的眼睛左右闪躲,不敢看向她。她细细品味,品咂出了他的沉沦和无奈,所以她这么死缠烂打,还是卓见成效的。

她撼了他一下,“阿如,怎么不说话?”

叫他说什么?丞相有种被架在火上的感觉,这个一直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孩子,两三个月而已,变得强悍不可摧折,他除了惊讶和叹服,又能说什么?他如今也弄不清自己的想法了,斗过、打压过,明知道两个人的处境势同水火,竟还忍不住期盼她有一份真心,这是不是疯了?真心,究竟是什么东西?是她高坐庙堂时还顾念情义,让他继续统领群臣吗?是四夷来朝时只知有燕丞相,不知有少帝吗?思及此,简直想笑啊,她这样的帝王,哪里能容他猖狂?就算有情,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对垒中慢慢消耗殆尽,权臣的下场怎样,太多的前车之鉴。他动情,不过是加速毁灭的进程罢了,身后还要留下个弄臣的恶名,这又是何必!

他偏过头,两个人鼻尖的距离至多一指罢了,他直望进她心里去,“上究竟要什么?”

她笑得无赖,“要你,要你的心,你的身体,你的一切。”

“上忘了臣以前是怎么对你的?”

她的笑容不由一僵,这个时候说起过去,实在有煞风景的嫌疑。他摄政,搜罗完了她作为皇帝全部的权力,相权最大化,君权必然连一丝一毫都不剩。她记得已故的丹阳公主曾经进宫找她求过情,因为时任步兵校尉的表兄收留了一个匈奴孤女,那个匈奴孤女被证是郝宿王的女儿,于是有人参奏校尉通敌叛国。她是知道表兄为人的,英勇忠诚且善良……可是她留不住他,丞相逼她亲自下诏,丹阳公主长哭相送,表兄最后还是被处决了。

想起旧事便浑身起栗,当时她尚年幼,不过以为他执法严明,到后来才知道,他是在借故斩断她将来可能倚靠的一切势力。如果校尉还活着,军功赫赫一路提拔,到如今出任执金吾,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了。

她的手臂渐渐松开了些,还在努力周全,“以前是我不懂事,你教导我,我不怪你……”

“以后呢?”他看着她,不容她有丝毫退却的余地,“以后臣若不放权,上待如何?”

他看到她脸上的笑容难以维持,不由感到灰心。果然是这样的,她的目的那么昭彰,他怎么能上她的套?

她的臂膀从他肩头落下来,他却不甘于屡次被她戏弄,伸手一揽,将她揽进了怀里。拇指在那一捻柳腰上缠绵抚摩,换了个轻薄的口气调侃:“臣的手段不及陛下多变,但臣自认为学起来极快。陛下喜欢的就是这样么?喜欢和臣唇齿相依?喜欢和臣有肌肤之亲?臣已经二十八岁了,当真那么不解风情,岂不白活了吗?陛下说要皇嗣,择日不如撞日,今晚夜黑风高,正是行房的好时候。”他吻了吻她的耳垂,两手上移,落在了她的交领上。

一向占据主导的扶微竟有些害怕了,她仓惶抬头,看见他眼里冷戾的光。他在笑,可是笑容在灯影下显得狰狞。她紧紧抓住身下的锦被,这时候谁退却,谁就输了,她心里明白。

“陛下的把戏有意思,其实臣也很喜欢。”她不肯服输,他半真半假道,“这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有美丽的脸庞和花一样的身体,臣何德何能,今日有福消受,真是三生有幸。可你知道这种事过后,谁受的伤害最大?臣是男人,事了拂衣去,陛下可怎么办?如果哪天想通了,不想留下个和臣一样难驯的皇嗣,后悔也来不及了,你懂么?”

他几乎是贴着她的唇角说的,每一个字都满含挑衅的意味。扶微忽然明白过来,她以前想得太简单了,以为和他生个孩子,就是拉拢他最直接的手段。可是他今天的态度让她懂得,也许她这一生只能有一个孩子,他却不是。他可以有很多女人,很多儿子,到时候皇嗣仅仅只是其中一个而已,她要为子孙埋下祸端吗?

她悚然一惊,“你会爱重皇嗣么?会好好辅佐他么?”

她的中衣已经从肩头滑落,他垂眼看着,心跳如雷,头却点得漫不经心,“不论好坏总是自己的骨肉,我没有理由不辅佐他。”

“那么我呢?”她有些想哭,“我呢?你会爱我吧?”

他顿下来,“臣是陛下首辅,国家大事有臣,陛下只管放心。”

就是说睡了也白睡,她将来不过是“最尊贵的情妇”,是这意思吧?

她突然寒了心,瞬间从这个旋涡里抽身出来,奋力一推,把他推开了。

“如此良辰如此夜,相父偏要说这种话,还成得了事么?”她一面说着,一面拽起了肩上中衣,站在寝台上居高临下打量他,“夜深了,相父留在小寝多有不便,还是早早回去吧。”

丞相优雅地整了整衣领,“陛下想好了?这次若错过,下次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了。”

她牵起唇角对他讪笑,“如果有下次,相父就别期待我有真心了。”愤然拂袖,扬声唤侍中,“送丞相大人出宫。”

斛律和上官很快便进了内寝。见少帝站在凌乱的被褥间,丞相垂首坐于寝台上,相距不远,却弄得两军对垒一样,这场景,实在令人诧异。

两位侍中对看了一眼,斛律不过是难堪,上官照的脸上却浮现起了怒意,二话不说便要拔刀。还是斛律不动声色将他的手按住了,上前一步把他挡在身后,拱手唤了声相国,向外一比道:“请。”

丞相走下寝台,从容弘雅一如往常。经过上官照身侧时停住了步子,冷冷一哂道:“君不可逾越,下次再让孤撞见你对陛下不敬,孤就送你下蚕室1。”言罢振袖昂首,大步走出了内寝。

上官照因他先发制人的一通警告憋红了脸,狠狠转过身,看着他的背影气涌如山。这是不是倒打一耙?明明自己被少帝从寝台上请了下来,怎么反倒说他大不敬?燕相如时刻看他不顺眼,自小就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丝毫没有改观不说,这种敌对的情绪反倒变得越来越鲜明。如果之前他还闹不清原委,到现在似乎已经看明白了,这一切全是因为少帝。他没有身为长者的气度,他对少帝有畸形的占有欲。也许他自己都没察觉,他却看得清清楚楚。

“陛下,”他回身望少帝,“丞相他……”

扶微抬手阻断了他的话,“你去吧,让我一个人呆着。”

上官照没有办法,揖手退出了内寝。只是不敢走远,停在殿宇的那一端静静守候着。不久听见小寝内传来器物落地的声响,乒乒乓乓连绵不绝。他蹙起了眉,知道少帝是在发泄愤怒,由他去吧,只要他痛快。然而很快又有吞声的哽咽传来,他的心顿时攥紧了,即便少帝不说,他也可以料到前事。外面有关丞相和少帝的传言,似乎真的有些眉目,少帝在政事上被燕相压制便罢了,原来连做人的尊严也被那奸相剥夺了。这世上哪里还有比他更凄苦的帝王?如果活着是一场修行,那么他经受的磨难早就可以令他立地成佛了,为什么他至今仍在红尘中打滚,是天地不公吧。

那厢离开东宫的丞相有如行尸走肉,怎么从苍龙门上出去的,怎么上的辎车,他都不记得了。先前在章德殿里出了一层汗,晚风一吹,凉得彻骨。他抚了抚两臂,无力地靠在车厢上,车轮滚滚,轧过不平整的路面便一阵颠簸,他的额角也在雕花的壁板上撞击,砰砰地,不觉得痛,只有无边的麻木。

不知道究竟怎么样才能令自己好过,车门上吊着风灯,车厢内只照进一点微弱的光。他在那片光线里掏出竹笄,颠来倒去翻看,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跑到春生叶的别业去,花费一天时间做了这么个无聊的东西。留着干什么呢,没有任何作用,只能证明他曾经可怜的疯狂。

如果上官照的那支簪不曾抢先一步,也许他会把这个拿出来,扶微见了会有什么感想?是欢喜,还是得意?他们都好面子,自尊心又特别强,谁都不肯妥协,所以相处起来也是针尖对麦芒。还好没有让她看见,他庆幸不已,丢人的把柄,除了给人提供笑料,还有什么?他平静地推开支窗,把笄扔了出去。和之前的情不自禁做个了断,继续让她提防,让她忌惮,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找回自尊,不会让她看不起。

彼此都不是扎进感情里就挣脱不出来的人,这样很好,不粘缠。

五日后的朝议上,扶微命人宣读了翼卫将军上官照封侯的诏书,虽然之前反对声叠起,但因为事先有丞相相助,这次风平浪静。

她垂目看向下首众臣,“盖侯与定阳长主的爱女此次随长主入京来,朕在太后处见过两面。翁主聪慧端方,与关内侯正相配,朕也问过长主的意思了,长主甚欢喜,不日朕就下令赐婚,促成这门姻缘。”她笑得十分得体,目光平和如水,慢慢扫视过殿上诸君,微倾了倾身道,“上次因出了家人子弑君的案子,朕这两年恐不会再采选了。朝中诸位臣僚家中,或有适婚的子女没有结亲的,可上报少府,朕很愿意牵线搭桥,做个月老。”

少帝的话说得很轻巧,众臣心里却滋味各异。先前对那位少年天子随意封爵嗤之以鼻的人,到如今才算真正看清他的用意。封爵不过是为指婚服务,利用自己的侍中留住盖侯,虽然在情理之中,但似乎又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当真为政局考虑,就应当学学汉武帝金屋藏娇,何必大费周章,甚至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封赏一个毫无寸功的杂号将军,以求身份上的匹配?

扶微知道那些臣僚们口上不说,心里存疑。她并不打算理会,复问起那天所议的王侯封地来。

“丞相与朕商议过公田分与平民耕作的事,朕大觉可为。相父身先士卒,昨日接奏报,已有平昌侯、敬候、陈留侯等多方响应。朝中三公九卿有爵位在身者也皆有作为,可见我满朝文武齐心协力,光帝时期的夺地案,必不会再现。”她说完,顿了下又道,“前日在明光殿,朕与台阁官员议政,说起平帝时期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政令,至今仍在实施。虽充裕了国库,但这些举措,也将财力大大集中于官僚地主及商人手中。吏民疾苦不可调停,东南民乱便由此体现。农民重苦、女红再税、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其贵……长此以往,社稷难免动摇,不单东南,西北、东北等民反接踵而至,届时你我君臣如何自处?”

文武百官毕竟都不是吃素的,凭借灵敏的嗅觉,很快觉察出了少帝的意思。看来税赋到了改革的时候了,然而这项改革势必损害大殷上层的利益,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恐怕对少帝没什么好处。

好在少帝并不愚蠢,他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令百官商讨。有人赞成便有人反对,各个说得有理有据,一时朝堂之上又陷入了拉锯的局面。

扶微看向丞相,有意留心他的脖颈,谁知他早早戴上了狐毛围领,那痕迹虽看不出了,幌子却扩大了数倍。她扯了下嘴角,“朕愿听相父的意思。”

丞相执着笏板向上呈禀:“依臣愚见,循序渐进才是上策。税当减,但不宜操之过急。正月伊始,乌桓数犯我北部边疆,朝廷虽遣骑兵驱逐,但治标不治本,乌桓何时卷土重来,不得而知。若想长治久安,戍防要巩固,兵力要增加,防御工事需修筑。目下北方已入严冬,军队御寒又是一项大开支,若此刻税收骤减,待明年财政便会捉襟见肘,届时又当如何?”

扶微叹息着点头,“相父所言极是,然先帝有遗训,行仁政 ,以德治国……”

丞相半步也不肯退让,“安定北方,令百姓免受流离之苦,便是最大的仁政。”

他不愿顺着她的话头往下说,非但没有触怒她,反倒令她庆幸,庆幸彼此的政见如此统一,庆幸他目前没生二心。其实她提出这个议案,有试探他的用意,如果上次不欢而散令他怀恨在心,必然会大力支持她改革。王侯将相、官吏豪绅,这些人是构成大殷上层的基石。五日之前图谋王侯田邑,五日之后又夺豪绅生计,果真一口气把这些人全得罪光了,那么她的帝位就要坐不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