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1 / 2)

神卜妙算 二恰 2774 字 29天前

之后关于瑄王以及一干参与谋反大臣的惩处,都有大理寺和督查院来处理,也完成了大周自先帝以来留下的老旧势力,整个的来了一个大清洗。

远在谢府的谢易邡好似早就知道了结果,给姜裕恒斟上了陈酿,正在把酒言欢。

“世叔好似对此结果一点都不惊讶。”

姜裕恒年轻的时候好酒,但娶了乙儿她娘之后,就很少沾碰此物,等到妻子过世之后又开始嗜酒如命,这几年倒是彻底的不碰了,如今小酌竟然有几分雅意。

“从姜家平反开始,我就知道早晚会有今日,又有何好惊讶的,能让我感到诧异的是那么怕疼的沈绍沈相公,竟然选了个这般的死法,但也算是全了皇后当年的仁义了。”

说完饮尽了满满一杯的陈酿,喊了一句畅快,从怀中掏出了一纸公文,放在了桌案上。

“世叔这是何意?”

“我与其他四人不同,他们都有所牵绊有所顾忌,只有我是独来独往一人,当年被皇后重要时我是一身布衣,如今其他四人都以先后离去,我也该还了皇后这一身朝服,换回我的布衣去。”

纸片被风吹着掀开了一页,上面端正的写着,辞官二字。

“世叔真的舍得这搓手可得的滔天富贵?没了沈绍,这京中可就无人能与谢家抗衡了。”

“皇后伴着陛下,他们也都走了,留我一人看尽京师繁华又有何用,小皇帝也已经长大了,他身边有的是堪用之人,留我这碍眼的老骨头做什么。”

谢易邡看着窗外茂密生长的杨柳,眼里露出了向往,“当年若不是皇后,我可能只是个游历山水的墨客,如今我也该做回想做的事情了,带着妻儿游历大江南北,出去看一看外头的世界。”

姜裕恒恭敬的举杯,“那小侄就在此祝世叔一帆风顺。”

仰头饮尽杯中之酒,前途是风是雨也是晴。

*

另一边,自游泓亦和裴嘉齐接了下面的活,乙儿就勾了勾顾洵的手指,悄悄的拉着人,从偏殿溜了出去。

此刻人人都在关注着殿内的生死,谁还能管得了他们两去做什么。

“阿洵,我前几日在宫中发现了一个好地方,我带你去看。”

顾洵笑着一派温煦,一点都看不出方才舌战瑄王的样子,一双深邃的眼里只容得下前头拉着他跑着小碎步的小姑娘一人。

路上还有被刚刚的仗势吓得瑟瑟发抖的宫人们,看到他们两缩着身子低着头根本就不敢看他们,两人就这么光明正大的牵着手漫步在宫内。

走了一小段路,乙儿才停下了脚步,两人在一处宫殿外停驻下,顾洵抬头去看,宫殿外匾额上潇洒的书写着落霞宫三字。

这竟然是难得的太/祖皇帝御笔,太/祖皇帝才情万丈文治武功不输开国的高祖皇帝,只可惜身子弱了些,不然如今的大周定是另一番景象。

本就是冷宫,因为刚刚宫内才发生了那样激烈的事情,此时整个落霞宫里静悄悄的一点人烟都没有。

四处都是枯草败花青苔密布,可还是能从大致的布局能看出,此处宫殿曾经是何等的繁华景象。

从周围的种种,顾洵已经能猜出这里曾经是谁的宫殿了。

乙儿轻车熟路的拉着顾洵从小路跑进了大殿后头,到了这才能发现隐藏在大殿之后有座阁楼,虽然处处都是破旧之景,可阁楼之内却意外的干净整洁。

阁楼共有四层,每层往上就会变得更加的狭小,到了最上面是个露天的台子,站在上面竟然能看到整个皇宫的景象。

初夏傍晚的暖风佛面,满眼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叶让人心旷神怡。

就连顾洵也忍不住感慨,“以前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宫中有这样一座楼。”

“因为有落霞宫和四周的参天杉树挡着了呀,这一定是姑祖母设计的,利用了风水布局让人找不到这楼!”话语中的崇拜之情显露无疑。

顾洵四下看去,果然如此,阁楼的颜色本就选的贴近杉树本身的色泽,即便是走近不仔细也看不出。

“那你怎么会发现的。”

“前日我从寿安宫跑出来的时候,碰巧就进来了,姑祖母的楼怎么能难得到姜家人呢。”

顾洵捏了捏她骄傲的小鼻子,眼里满是宠溺,“是,我的乙儿最厉害了。”

乙儿的眼睛笑着完成了一弯明月,突得用冰凉的双手捂住了顾洵的双眼,带着他转过了身:“这楼最美的地方在这呢。”

顾洵的双手攀住了乙儿的手掌,移开后双眼慢慢的睁开,他的瞳孔里倒映着天边无尽的晚霞,橙粉色的天空犹如一块瑰玉般澄澈迷人。

一时之间两人都忘了言语,静静的看着远处的落霞,这时顾洵才真正的理解了,这座落霞宫值得根本不是那金碧辉煌的宫殿,而是这小小的阁楼。

太祖皇帝曾经也是如这般拥着姜皇后,同赏这美景吧。

顾洵一时情动,温柔的握着乙儿微凉的双手,放在了自己的唇间虔诚的印下一吻,“最美的是落霞,可比落霞还美的是你。”

乙儿的嘴角忍不住的上扬,她就知道她的阿洵能明白的,用力的往他怀里一跃,搂着顾洵的脖颈将小脑袋搭在他的肩膀。

“最喜欢阿洵了。”

耳边是顾洵的声音,被晚风给吹散的带了些缥缈的醉意,“顾洵想娶姜乙儿为妻,生生世世白首到老,你可愿意?”

“姜乙儿愿意!”

作者有话要说:  真是磨人的小妖精,写得我也是感慨的很,再收收尾,把所有人的线都收一收。

☆、完结章

武华殿之乱过后, 大周朝野百废待兴, 一时之间沈绍自尽身亡, 谢易邡留书辞官归乡,留下了一盘散沙的朝堂。

再加上当时随着瑄王谋乱之官员涉及众多,随后人人自危不敢冒头, 可好在当今陛下是个仁慈之帝, 将此事重拿轻放, 愿意改过自新者降职留任, 执迷不悟者则贬官流放。

到底是没让当年先帝时期,姜家的悲剧再次上演,也让暴风雨后的朝廷得到了一丝的喘息, 而周以世大施仁政, 勤政爱民,一批年轻有为的有志之士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反倒是因祸得福, 使得从先帝起沉寂已久的大周焕发出勃勃生机, 每日的朝堂都有新思想的碰撞, 也不在是一言堂的以谁为派系结党营私,一派欣欣向荣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