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 / 2)

天定福妻 花日绯 3991 字 22天前

魏尧既然会说出‘不会太久’的话,那可见这回去岭南确实做了些确切能伤害到袁家的事情,所以才能这样笃定。

也许,离魏尧上位的时机不远了。

而到那个时候,她又该怎么做呢。魏尧若真成了太子,或者成了皇上,那她还能如现在这样完完全全的拥有他这个人吗?

太子被宁王刺伤,在这样一件震惊朝野的皇家丑事还未完全被消化的时候,从岭南,又爆出了抚远侯的种种罪证,从南往北,三洲十三府上百官员联名怒告抚远侯,侵地扰民,贼官一气,私收剿匪税,说是这些年在岭南境内猖獗的盗匪与官府私相勾结,官府明面上年年收重税剿匪,然而每年都剿不了,长此以往,重税压身,让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曾有官员弹劾抚远侯,但都遭到了**,有几个还因此丢了性命,但现在,三洲十三府的官员们再也忍受不了,联名上告,势要将抚远侯的罪行公诸于众,哪怕大家都丢了性命,也要上奏。

而这些折子全都有岭南总兵陈大人亲自护送入京,陈大人在来京的路上,兵分十八路,扰乱了抚远侯派出刺客的视线,让陈大人得以把众官员的折子平安送回京城,送到皇帝的案头之上。

因为事情十分严重,皇帝也被从丹房里请到了乾元殿议政,看了那些被置于案头的折子,皇帝的眉头始终没有舒展,咬牙启齿将折子重重摔在龙案之上,吓得殿中官员们全都缩了缩脖子,薛相左右看看,上前禀道:

“抚远侯私收税务之事,臣从前也有所耳闻,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并未敢胡说,今日看来,这些证据,罪名昭昭,证据确凿,又有三洲十三府的官员联名上告,臣请皇上将抚远侯召回京城,交由刑部审讯,以平众怒。”

兵部尚书上前辩称:“皇上,贸然将抚远侯召回京城,只怕会引起岭南地界军心不稳,还是应该先调查这些上告的官员,连同他们提交的证据也要一条条详查之后,才能定夺啊。”

兵部尚书这番言论之后,引起兵部和几位将军的附和,抚远侯是岭南三军统帅,与兵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支持者众,但薛相如今在朝中也是颇具话语权,有不少趋炎附势的文臣跟着薛相后头与兵部众将军辩论,文臣善辩,武臣善战,一番舌战之后,自然是薛相率领的文臣们占据了理论上的上风。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只觉得耳中嗡嗡作响,久不听政事,乍一听头疼欲裂,臣子们的辩声听起来就像是隔了一间房,具体说了什么,他听不太懂,虽然每个字都能听见,可是这些人说的组合起来,他就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什么抚远侯,什么侵地扰民,什么私收重税……这些事情,只要深想就觉得头疼欲裂,心烦意乱。

为什么这些事情,殿上这些人不能私下解决,非要闹到他面前来呢。朝廷每年花那么多俸禄养这些臣子,遇到事情了,他们不仅不能解决,还要一次又一次的来烦他,越想越觉得气闷,殿上臣子们激烈辩论,皇帝的思绪却已经飘回了他的炼丹房,他研制的一味丹药,今天下午就能出炉,也不知药效如何,回去以后,得找几个小太监来试试药才行,还有东边的炉子里今日刚添了药引子,那药引子是他想了好几个日夜才想到的,不知有没有用……还有那……

正想的起劲,一道洪亮的声音,如雷劈一般吓得皇帝形神俱裂,从龙椅上滑坐到了地上。

是兵部尚书喊得那一声,习武之人,中气十足,喊出来颇具神威,然而谁也没想到,安坐龙椅之上的皇上居然被吓得从龙椅上跌坐到了地上,众臣大惊,秉笔张太监立刻过去将皇帝扶起坐好,冕旒之后,皇帝的脸色十分不好,一是因为被吓,二是因为丢脸。

想起先前兵部尚书问他的话:抚远侯不能轻易召回京城,请皇上三思定夺。

皇帝一拍龙案,怒意十足:“既然有人告了抚远侯,那如何不能将其召回京城审问,三洲十三府的官员难不成都是糊涂的不成?着刑部主理,薛相辅之,将抚远侯即刻召回京城,此案必究到底!就……就这样吧。退,退朝!”

第209章

皇帝这番话说的十分清楚, 一句退朝以后, 他便站起了身,打算从帝台上走下,忽然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停下脚步,对正欲行礼的众臣们说了一句:

“这件事,直到有了结果, 再来告诉朕, 中途无需回禀。”

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脑子里实在容不下其他烦心事了。这些臣子领着国家的俸禄, 难道不该做些实事出来嘛。嗯,对,就是这样, 就是这样的。

去他的抚远侯,去他的国家社稷, 去他的一国之君, 都没有他的丹药让他高兴。

皇帝离开乾元殿之后, 众臣面面相觑,总觉得皇上最近的行为有点不对, 在处理国事上太过草率,一味的偏向了薛相那边, 众臣不禁在心中暗想着什么原因,难道和宁王刺杀太子,太子身受重伤有关系吗?因为太子受了重伤, 所以这个太子的位置可能要易主了,晋王是二皇子,太子被废,二皇子可能就是太子了,所以皇上才对薛相一党特别纵容,甚至让薛相主理抚远侯的事情,这可真是让人意外啊。

要知道,抚远侯是收我兵权的军侯,而薛相只是个文臣,让薛相和刑部主理抚远侯的事情,那摆明了是想在这件事上杀了抚远侯的威风,削弱抚远侯的实力,看来这朝中,真的是要变天了。

至少从抚远侯这件事上就不难看出,太子只怕是要废了,晋王马上就要上位了。

有好些个心思灵活的,赶着第一波上前向薛相道喜,薛相看的出来,还是十分受用的,一路呵呵呵呵的出了大殿,云公良和魏尧走在一起,魏尧双手拢在袖中,不言不语,云公良看向他,轻声问了句:

“皇上的身子……如何了?”

满朝文武只看见朝中风向转变,却没几个真正关心皇上的身体如何。

魏尧勾起一抹无奈的笑,没有回答云公良的话,云公良便猜到皇上的身子是真的出了问题,要不然像今天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做出这样草率的决定呢。

抚远侯纵然有罪,可是毕竟是一等军侯,被三洲十三府的官员联名告发,这样的大事,至少得先让刑部大理寺调查一番再做定夺,而不是让薛相和刑部直接把抚远侯抓回京城受审,这样不仅让南方的军方势力产生动摇,更会让抚远侯狗急跳墙。

至于薛相那边,众臣可能想到的是太子病重,晋王可能会顶替而上,成为新一任太子,薛家的声势会因此水涨船高,可是他们也不想想,抚远侯是什么人?他会束手就擒,被薛相拿捏住?只要稍微往深里想想就知道,薛相接了这么个烫手山芋,能得到什么好吗?到时候跟抚远侯斗个两败俱伤,就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被抚远侯反咬一口,那也够薛相一党喝一壶的。

“岳父最近怎么样?”

自从薛相得势,对云公良手下的人大肆更替,有形无形中都架空了云公良的权利,让他成了个光板相国。

“最近吃得好,睡得香,肩上前所未有的轻松。”云公良边说边笑,相比从前那成天忙碌的时候,现在的他确实看起来气色好了很多,不复从前为国事操劳的焦虑。

魏尧轻笑,云公良以为他不相信,又娓娓追加道:

“你别不相信啊。我以前想不明白,觉得人既然来这世间一遭,总要做出点功绩,才不枉为人,当官之前,我是侯府的庶子,处处要看嫡母,嫡兄的脸色,当时觉得若不读书,那这辈子就毁了,特别不服气,日夜苦读,让我考了个不错的功名,拜得名师,走上这条路,外放那十二年,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敢有任何懈怠,终于老天给了我个机会,让我到了京城里,赶上恩师隐退,将这一班子交到我的手中,让我凭借这样的资历,坐上了相国的位置,看似风光了这么些年,实际上各种苦楚辛劳,只有我自己知道。废寝忘食,虚耗精神,积累下了一身的病。”

“不过现在,我算是想通了,人活着干嘛非得这么累呢。短短几十年的命,到最后也不过就是一杯黄土。我从前信奉的是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不敢有丝毫懈怠,但现在,我更倾向于道家,无为而治,一切顺应天命,顺应时局,顺应命运本身的轨迹……”

云公良对魏尧说了很多,翁婿俩走在出宫的狭长通道之上,难得的安宁清静,魏尧安静的听着云公良的话,云公良不紧不慢的与他说着,平静又淡泊。

“说实在的,上回苏铎的事情,让我很害怕,招福她娘是那样的身份,我一早就知道,她曾经想过要一死了之,怕连累了我和孩子,所以那时我才生了退隐之心,想带着她离开京城,但想来那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是逃避,将一切都推到了你和招福身上,留下苏铎确实是个祸端,也是多亏了你。”

云公良这是第一,与魏尧当面提起这件事情,发自真心的对魏尧道谢,是魏尧的当机立断,把他和范氏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魏尧微微一笑:“没有事先与岳父商量,是我的错。但事急从权,苏铎是驸马,又是吏部尚书,平常想要靠近他很难,那天晚上是个绝好的时机。”

道理云公良都懂,点头说道:“你做的对,若是与我商量了,只怕我还没有你的魄力。”

“太子的伤只怕好不了了,你说皇上会有立晋王为太子的心思吗?”云公良又把话题转到了这件事上面。

魏尧深吸一口气,无奈一叹:“只怕父皇现在,什么心思都不会有了。”

果然,他猜的不错。

云公良眉峰微蹙:“真的很严重吗?”

魏尧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其余就没有多说什么了。云公良明白他的意思,皇帝身子大不如前,最近更是糊里糊涂的,连抚远侯这么大的事情他都不管不顾,那么废不废太子,他可能确实也管不到了吧。

“裴家到底是裴家,纵然沉寂十年,可一出手,却是这等翻云覆雨的威力。皇上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事情,只怕就是十年前将裴家流放西北了吧。”

裴家不是袁家,一直都以辅佐皇室,安定天下为己任,就算是受君疑惑,都未曾改变其忠君之心,毕竟如果当年裴家有任何异心,在皇帝下达流放裴家的命令时,裴家就会奋起反抗,那时候,说不准这个天下是不是还会姓魏,但裴家没有做,而是安安分分的做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原以为好的态度会让皇帝收回成命,就算不收回成命,那至少也不该再做打压,然而……裴家满门女眷的性命还是因此而赔了上去。

这让裴家怎么能够咽下这口气呢。韬光养晦,暗自疗伤,等到十年之后,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