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其实钱汝君,如果能够到南方去,就可以正大光明的以培植夫君的理由砍树。
把树砍了,来开辟良田,一年三季可以种出很多的粮食。
其实钱汝君认为大汉的百姓,不缺土地。
即使开发荒地,也能活的下去。
最重要的是他们就算再怎么耕种,粮食也不够,不是因为土地不足的问题,而是耕作技术的问题。
就算钱汝君种了更多的粮食可以拿出去销售,但是对于这些,种不出足够粮食的百姓来说,他们也是买不起,用不起,只能接受朝廷的救济,或者饿死。
但是救急,不救穷,朝廷也是这种态度。
给人家鱼吃,不如教人家怎么结网捕鱼,做个好渔夫。
第六八四章 金麦城规章
在钱汝君看来,大汉怎么可能缺粮食?
水里就有食物,池里也有食物,山里更是有丰富的食物。
不用说,海里的食物,多到吃不完。
钱汝君觉得这个时代的人都是睁眼瞎。
但是,这些人没有食物吃,有一个原因,就是太依赖别人。
为什么会依赖别人?因为消息的渠道太少。
因为不识字所以不知道旁边有食物。
也因为识字的人,不会别的东西,他们把书就当成谋生的工具。
在钱汝君眼里,识字本身是获得学习的能力。
至于那些养生的学问。必须是吃饱穿暖,闲着没事干,才能学习的事。
在钱汝君看来,大汉达到吃饱穿暖没事干的人,不多。
而且这种人,常常请不到好的学问老师。
所以就成为世间公害,吃喝玩乐嫖赌样样来。
识字,是为了获得知识,知识,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然而,知识在这个时代,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般人,就算想学也学不起。在他们眼中,学这些学问,必须把一切的事情都放下。
只有少数人能够把这些学问和识字的道理分开。
钱汝君知道,就算她把这些话讲出去,百姓也不会懂。
反而会认为,钱汝君当了公主,就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来。
不懂得百姓的困苦,不知道百姓的需求。
或许,钱汝君真的不懂。生活的痛苦,只有真正面临痛苦的人,才能够懂。
南方的土地的确需要开拓,没有真正的把土地开拓出来,让汉人铺满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不会真正属于大汉。随时都有造反的可能。
或许,是大汉的土地太大了,有想要占领更多的地方,好让子孙过好一点的生活。
讲完了婚姻问题,皇帝一转眼又开始说北方的大草原问题,怎么样建立一个匈奴州郡,这样的地方又要怎么管理,都是值得花很多时间探讨的问题。
钱汝君觉得,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最好。
可惜,这时候专业的人,不是这些主官,而是那些胥吏。
而,大汉的胥吏,还有很多不识字,只是照着先辈的方式做事。
你要让他换一个方法,很可能,他马上变成不合格的胥吏。
使用大汉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方法很明显的,对这些地方是不适合的。
或许用大秦的管理方法,还有一点希望。
钱汝君也没有什么好意见,后是对于少数民族的管理,在钱汝君的眼中就是个坑,对他们太好的结果就是让他们可以坑普通的汉人。
对他们不好,他们就会不断的造反。
在钱汝君看来,其实,最主要还是,让这个地方的人,慢慢融入汉人。
忘记自己是不同的人。
钱汝君相信,后世的汉人,其实是无数族群的集合体。
看看汉人的长相,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要不然,也不会四川出美女,东北多大个儿,南方男人长不大。
要不是他们人数比较少,不会影响汉人的生活,汉人估计就要跟着造反了。
他们觉得自己真是太委屈了。
但是大汉的管理方法对于游牧民族的管理来说,其实是不太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