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被吓得跌坐在地上,恍然回神,极度惶恐的叫道:“太医,太医,快宣太医!”
“从……长……计议……”
慌张的朱允炆并没有听清朱元璋的最后一句话,待太医到时,已然为时已晚。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虽然早知这一日的到来,崔淼还是不禁出声叹息,明□□朱元璋这传奇的一生,虽然多造杀戮,但不得不说他对百姓是真的好,元末君主的残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若不是朱元璋平定天下,他们怎会过上安定的生活,相较于他的噬杀,他这一生终是功大于过。
看着院落中挺立的人影,崔淼缓步上前,从后面环住了他的腰,温声说道:“阿清,莫要伤怀,生死有命,由不得人。”
沈清紧紧握住崔淼的手,悲伤的说道:“皇上与清有教导之恩,与清来说,皇上便如亲父,如今......我怎能不伤怀?”
“阿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你身边始终有我。”
沈清转身与崔淼相拥,喟叹道:“大郎,此生有你,足矣!”
......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时年21岁。短短几日,朱允炆便已继位,根本不给藩王任何反应的机会,这正说明了朱元璋的忧虑。
自己的爹死了,还不能去奔丧,这样的防备让一众藩王心里不是滋味。皆说齐泰在矫诏,离间皇族骨肉亲情,其心情可想而知。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而自从朱允炆继位,他与黄子澄、齐泰妥妥的搭了一个戏班子。面对诸王环伺的局面,不说韬光养晦,先把皇位坐稳了,偏偏商量着怎么和他的这些年富力壮的皇叔们打擂台,这就好比三个只会嘴皮子功夫的书生,和一群常年征战的兵油子比武一样,若是朱元璋在世,估计他能气死过去。
在齐泰和黄子澄的撺掇下,朱允炆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小的藩王下手,最先倒霉的就是周王朱肅,紧接着便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一年之内五王相继被废。崔淼知晓,朱允炆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朱棣。
燕王也并非听之任之,他加紧活动,挑选壮士充实自己的护卫军,以勾逃军为名,收罗异人术士。
近一段时间常常召集燕山卫众将士商议,崔淼自然也在列,但他总是旁听,并不发表意见,唯有燕王询问时,方才开口说话。看着道衍和尚走进燕王书房,崔淼不禁撇撇嘴,心想:这和尚撺掇燕王造反的伟大事业,终于要有实质性进展了。
朱棣虽然对那张龙椅非常有想法,但朱允炆到底是朱家人,再加上造反的罪名好说不好听,史书上这么一记,那他就成了乱臣贼子,这也是他犹豫的主要原因。
直到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朱允炆这种种举措,明摆着告诉燕王,‘我现在要动你了,你的胞弟周王便是你的下场。’以燕王强硬的性子怎能忍得下,不得不说朱允炆推动了朱棣的造反事业。
建文元年(1399年),眼看着朱元璋的周年忌日就要到了,燕王朱棣察觉到不对,在朱允炆下旨召他进京之前,突然病倒了。
在燕王病倒之前,曾召道衍,沈清,崔淼等到书房商议对策,当问及道衍如何应对,道衍则笑盈盈的看向崔淼,说道:“阿弥陀佛,崔同知有何见解?”
明明心中早有成算,还将皮球踢到他这里,虽然是想让他在燕王面前多多露脸,可崔淼却还是忍不住想翻白眼,他垂下眼帘,躬身说道:“王爷,标下愚钝,若是口出妄言,还请恕罪。”
燕王笑着说道:“但说无妨,本王不怪便是。”
“时至先皇周年忌日,若皇上当真想对王爷不利,那此时便是最佳时机,故王爷绝对不可进京。”崔淼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道:“但若王爷不去,肯定会受人诟病,以至于背上不孝的罪名,皇上那边也就抓到了王爷把柄。进退两难间,王爷不妨拖上一拖。”
“哦?那该如何行事?”
“病,且是重病。”
※※※※※※※※※※※※※※※※※※※※
这部小说分为上下部,建议书友们先看上部。
耽美文《丧尸希的米虫生活》、《头号书迷成了我对象[穿书]》已开始连载,书友们多多支持啊,么么哒,╭(╯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