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2 / 2)

大唐小郎中 沐轶 1726 字 24天前

左少阳这话是瞧着桑母说的,桑母苦着脸道:“少爷,你放心,我们能活下来,都是托你的福,老身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你救了我们一家的命,还把茶肆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给了小妹和儿媳妇,算下来跟我们以前一样的,只是换个名而已,老身心里都记着的,以后一定会好好照看好茶肆的。”

“那就好,如果你说的是真的,过一段时间后,收入好了,我或许会给你工钱。”

“多谢少爷”

桑小妹一家告辞走了。

到现在,所有左家供养的人粮食全都有了着落,各自回家了,贵芝堂又恢复了平静。

左家上次从官军那里额外领取了五十斗稻米种子,按六成比例打成大米,可以得三十斗。加上清风寺隐藏剩下的五十斗米面,还有大将军赠与的五十斗米面,左家现在总共有粮食一百三十斗。左家需要开支的人共十六个,包括左家、瞿家、苗家。可以维持最少四个月的。相信那时候粮价会比现在更便宜,再买一些粮食,就应该够吃到秋收了。

傍晚时分,萧芸飞终于来了,两人又到清风寺后面的二层小楼吃饭喝酒。左少阳问了他是如何“说服”欧阳刺史改变主意的,萧芸飞只说了一句:“要让一个人改变主意,办法很多,至于我用了什么办法,这是小秘密,不能告诉你。将来有一天你或许会知道的。”

左少阳无奈,只好不问了。

这两天时间里,冯立和薛万彻的数万兵士齐上阵,使用各种兵刃,将合州所有没有整地的耕地全部进行了翻耕,并播下了种子。这给那些佃户来说是大好的消息,因为经历了两个月的饥荒之后,他们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身体都极度虚弱,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体力,在耕牛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也就无力承担翻耕如此重体力劳动,现在有了官兵帮忙翻耕播种,省了很多事,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恢复体力。所以包括李家兄弟在内的佃户们都很高兴。

但是,合州本来就田多人少,战前就只有三成左右的田地有人耕种。这次大饥荒又死了近万人,其中不乏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极具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兵士们虽然把地都翻了,种子也播下去了,但除了左少阳家的地全部租佃出去之外,其余地主家的大部分的田地,都还是无人佃租耕种。而很多地主已经在这场饥荒中全家饿死,田地无人继承,又成了新的撂荒地。

好在初唐时期水稻都是旱地直播,出苗之后才灌溉,在水稻出苗需要灌溉之前,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到时候老天爷能下一场大雨,帮着浇灌,那就省事了。

左少阳家的良田全部佃租出去了,不用他们管,秋天等着收租就行了。他们只需要照顾好自己留下的二十亩地。

冯立将军数万大军两天内完成了翻耕和播种,第三天,便开拔离开了合州。

本来天翻地覆的合州,官军和被招安的叛军都离开之后,顿时冷冷清清的了。城里人流比以往少了很多。尽管朝廷卖粮了,也有良田可以租佃耕种,官军甚至帮忙进行了翻地,还一文不花把种子播下去了,但是,两个月的饥荒,能吃的人最先饿死,而能吃的大部分都是壮劳力,熬过来的很多都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幼病残,这些人没办法种地,也就不能赊粮,又没有钱买粮,衙门放粥济民结束之后,他们便只好外出逃荒。这样又走了很多人,自然就冷清了许多。

这些田地虽然翻耕了,也把稻种播下去了,但是,如果没人中耕除草,稻种将会跟野草一并生长,最后被野草淹没,并夺走地里的营养而产量大减。没有灌溉,稻子便会被渴死。就算顺调雨顺到了秋收,多多少少有了收成,但没有劳力抢收,只怕最终也会烂在田里,连稻种都收不回来。

现在只能希望大将军所说的,让将士解甲归田的构想能够尽早成为现实。

这些天来药铺看病的病患很少,一天也难得有几个。这给左少阳大量的时间用来照料地里的农活。

晒了两天稻种之后,左少阳开始进选种。

晒种之前他已经用水浸泡种子进行初选,将浮在上面的瘪种子捞出,然后晒种。晒好种子之后,又再次用盐水进行精选,利用盐水比较大的漂浮力,漂去秕粒、病粒和轻谷。清水漂洗之后,用自己配置的药水浸泡种子进行消毒,这可以消除稻谷内部或者表面的病菌,能大幅减少秧苗期的病虫害。完了之后,又捞出来放在草薷中进行温水催芽,等微露芽尖之后,再晾干。然后就可以培育秧苗了。

这道现代种子预制措施,跟唐初的种子基本过程都是相同的,只多了晒种、精选和消毒三道工序。所以苗佩兰看着熟悉又陌生,听他解释之后,觉得很新奇。

接下来的育秧,就是苗佩兰压根没见过的了。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