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1 / 2)

他杀顾盼儿应该另有隐情??

三、听命

冷脸汉坐在孙羊店二楼隔间的窗边,冷眼望着梁兴从楼下大步走过。

瞧着梁兴那背影,昂扬劲健,战马一般,他心底不由得一阵酸妒,但随即,鼻孔中发出一声轻嘲。多年前,他也如梁兴这般,视人世如疆场,以为凭借胸中兵书战策和手中那柄偃月刀,便可任意驰骋。可如今看来,这人世其实是无边泥潭,任凭你有千钧气力、万种豪情,也难逃陷溺,最终骨软力竭、俯首听命。

冷脸汉原名铁志,今年三十二岁。父祖皆是军官,因此自幼习武,原本是要考武举,以承继祖志。十三年前,他随父亲在陕西银川镇守边关。当时,掌管银川的那位监军不但丝毫不体恤将士艰辛,更克扣军粮,又役使兵卒,长途贩运,以谋私利。兵卒稍有违逆,便遭鞭刑。兵卒们怨愤之极,铁志的父亲怕起兵变,屡次劝谏,那监军却丝毫不听,反生嗔怒。铁志父亲只得上书奏告。

然而,军中不得越级上诉,那监军又转而诬告,将自身罪责转嫁于铁志父亲。铁志父亲反被问罪处斩。铁志那时正血气方刚,哪里受得了这等冤怒,提起刀便要去杀那监军,那监军却早有防备,身边布置了十数个强手。铁志尚未近身,便已被砍伤拿获。那监军假作宽宏,只将他发配到山西太原府牢城营。

铁志虽自少年时便随父亲辗转边地,四处戍守,受过许多风霜,却毕竟是将官之子,不但吃穿用度优于众士卒,在军营中更是人人爱护,极少挨屈受气。到了那牢城营,日日搬石运土、挖沟修城,苦累无比。更要受那些囚犯牢子日夜欺凌,带去的银钱,头一晚便被抢光。他原想仗着武艺护身,却哪里敌得过一群囚犯围殴。那些人日夜轮班,时刻不叫他安宁。短短几天,他便已耗尽气力、丧尽斗志,再不敢有丝毫争拒。

几个月后,铁志已和营中其他弱囚毫无分别,再对着水盆照自己面容,他已全然认不得自己,只瞧见水中一张枯瘦灰死之脸。望着那张脸,他喉咙里哽咽半晌,却已哭不出来。

他心中唯一暗存的念头是三年一回的郊祀大赦,可终于挨过三年,管营宣读赦放名册,一百多个名字全都念完,却没有他。心底最后一点微火也就此熄灭,他再无他想,只能认命,死心做囚犯。

谁知第二天,那管营唤他前去,说受人所托,看顾于他,将他从牢里提出,去那人宅里做护院。他全然不敢相信,也不敢问,只能跪在地上连声叩谢。管营差了一个干办,先带他去浴行。离开牢城营,走到街市上,他竟已迈不来脚步,手眼更是不知该如何安放。进了浴行,泡进池子里那温热净水中,他竟忍不住落下泪来。洗净身子后,那干办给了他一套新衣衫鞋袜,他颤着手换上,只觉得自己死了三年,又重新活过来一般。

那干办带着他行了几条街,走进一座大府院,他一直不敢抬眼,一路低头,紧紧跟着。来到前厅,那干办向厅里坐着的一位官员禀告:“大人,铁志带来了。”他偷眼向上望去,一眼之下,身子猛地一颤,随即僵住——是银川那位监军。

那监军缓缓开口:“你父亲越级密奏,自招其祸,虽怨不得我,却也并非与我无干。毕竟同僚一场,这几年我始终牵念于你,你是将官之后,本不该与那些囚徒为伍。恰好今年我调任到太原,少不得救你一救,也算补还你父亲。你若愿为我效力,便留在我宅里,自有好差事给你。你若仍心怀怨恨,叩过头,便离开此门,任你去哪里。”

铁志垂着头,心里一阵冷、一阵烫,丝毫分辨不清该怨该怒,或是该哭,更说不出一个字。

那监军等了半晌,才又开口:“你恐怕也无处可去——带他去后面,先安顿下来,过几日再派差事。”

一个中年仆人应声走了过来:“跟我走。”

铁志仍僵立在那里,费力抬起眼,又望向那监军,才过了三年,那人须发竟已有些泛白,目光平和温厚,含着些怜意,与三年前判若两人。

铁志心中忽而涌起一股恨气,但那恨气只如沙地上偶然喷出一股细泉,旋即便被这三年无数艰难屈辱掩埋住。略一犹豫,他终于还是挪动脚步,跟着那个中年仆人走了。

此刻,望着梁兴背影,回想当年那一刻犹豫,他忽而发觉:那一刻犹豫,是此生唯一抬头之机,当时若能挺住,便能活出另一番模样。

不过,那会是何等模样?昂头舒气、不受人驱使?那能维持几日?当时若真离了那监军的门,何以为生?即便寻到生路,这世间,哪里不是层层相压?除了天子,谁人能全凭己意、任性而活?到头来,还不是得低头?皆是低头,向谁低头,又有何分别?

铁志虽想明,心中却仍有些烦乱,便摒除了这念头,继续盯着梁兴。看梁兴走远,这才唤过酒店大伯结账。他一个人,只点了杯茶,吃了两样点心,却也得二百一十文钱。连同前几回赊的账,总共四贯七百文。他从袋里摸出一块碎银,至少二两五钱,随手丢到桌上,懒得等称量还找,随即起身下楼,骑了马,慢慢跟上梁兴。

这些年,他跟随那监军,领了许多差事,得了许多犒赏。那些差事,有些明,有些暗,他却早已不去分辨其中是非。只知万事如同日影,明与暗从来相伴相生,便是最明的日头,其间也常现出黑翳。何况世道人心?与其为之无谓烦恼,不若专一做事,换得酬报。这世上万般皆空,唯有银钱是真。钱袋有多重,头才能昂多高。

这一回这桩差事,监军极为看重,反复叮嘱了许多回。领命时,铁志便觉着梁兴极难左右,因而向监军建议,由自己另差他人。监军却说,一来梁兴必须死,二来此事不能留下丝毫牵扯,必须借助梁兴这等无干之人。

铁志不敢再多言,只能自家格外当心。谁知其间仍出了差错。原本是要梁兴去那船上杀掉那个叫蒋敬的人,自己再去趁乱杀死紫衣人和摩尼教使徒。不料那个叫雷炮的厢军意外冲上了那船,搅了布局。紫衣人和摩尼教使徒均消失不见,梁兴也安然脱罪。

那监军一向信重铁志,这回却青黑了脸,拍着扶手,连声斥骂。铁志不知那紫衣人究竟有何重大干系,也不敢多问,只能低头硬承,而后急忙出来追查紫衣人下落。

然而,查寻了这许多天,始终未能寻到紫衣人踪迹。昨天,梁兴召集那三百多孩童的父母去东郊双杨仓,铁志闻讯,也混入其间。梁兴站在木台之上,一气揭开摩尼教偷盗军粮真相,并寻回那三百多孩童。他见梁兴那般志得意满,心头一阵阵酸妒。这些年,自己始终躲在暗处,何曾如梁兴这般,立在众人之上,威武风发过一回?

傍晚,梁兴坐到河湾边,独自吃酒,醉倒在草坡上。他命手下继续暗中监看,自己回家安歇。他虽已有了房宅银钱,却不知为何,始终不愿娶妻生子。只在行院里买了个歌伎,在身边伺候。进了门,那歌伎忙上前服侍,他却一个字都不愿说,摆手叫她下去,自己忍不住寻出监军赏的家酿好酒,闷闷吃得大醉。

清早醒来,胸中烦恶,头疼欲裂。他只能强忍着,骑马出城,继续去跟踪梁兴。梁兴既然能勘破摩尼教阴谋,恐怕也已知晓紫衣人下落。跟着梁兴,或许能找见那紫衣人。且让他再多活几日。

四、旧袜

鲁仁见天色越发昏茫,路上前后都没有人,便拽紧牛绳,停住了车。

将才交接张用时,他怕那老侏儒反悔,更怕路边藏了帮手,只想赶紧离开,没敢查验。他凑近车上那只麻袋,听了听,没有声息。伸手戳了一下,也没动静。难道死了?他忙又加力戳了戳,麻袋忽然翻了个滚儿,惊了他一跳。随即里头传来咕哝声:“是我。莫搅我睡觉。”麻袋缩了缩,一串咂嘴声后,便唯余轻缓鼻息。

鲁仁惊愣在那里。他瞧见过几回张用,大致记得说话声气。这古怪行事也非寻常人做得出。他想,应该没错,忙又驱牛赶车,继续前行。

一路上,鲁仁都惊怕不已。没想到,为一只旧袜子,自己竟一路走到这地步。

他原籍四川,十来岁便跟着一个药商往来汴京贩运药材。七八年后,通熟了路径,便借了些本钱,自家独自营运。他生来谨慎,又见行商最重一个“诚”字,便谨守本分,诚朴做人,生意倒也一路平顺。他载药到汴京,常和蔡市桥一家药铺交易。那店主看他信得过,便将独女嫁给了他。岳父亡故后,他便接管了那间药铺。他知道自家难与京城那些大药铺相抗,便只专一收售川药,照旧守住诚字,夫妻两个又心意投合,将这小药铺经营得比岳父更加得计。

他们夫妻只生了个独子,却从不娇惯,自小便教他守诚识礼。一家人原本过得殷实安宁,儿子十岁那年,妻子却病故了。许多人劝他续弦,他却怕再娶的苛虐儿子,便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成人。儿子长大后,鲁仁四处寻问亲事,可京城的女孩儿,家室稍好一些的,不但聘礼极重,性情也大多骄横自傲、贪逸恶劳。他想,还是蜀中的女儿好,勤巧快性,便托亲戚在家乡说定了一门亲。他将药铺交托给长雇的老账房,和儿子水陆两千多里,赶回四川娶了亲。

新妇初见,自然怕羞。回京路途两个多月,一路上,鲁仁都难得听到这儿媳出声。可到了京城,才进门,儿媳见房里凌乱积灰,立即脱去绫衫罗裙,换了身旧布衣,打水洒扫,擦拭铺叠。到傍晚时,里里外外,净净整整,脏乱了许多年的家顿时亮洁一新。连家里养的那只老猫,毛发都洗得滑顺发亮。儿媳却顾不得累,又进到厨房忙碌,不多时,几样鲜香川菜便摆到了桌上。他们父子两个互相瞧瞧,尽都无比欣喜。

相处了一些时日后,鲁仁发觉这儿媳诸般都好,唯独好争强,受不得气。儿子却又过于谨厚,即便心里存了不快,也不愿轻易吐露。两般性子凑到一处,一个好急好问,一个却闷不作声,因此时常生些小恼小恨。不过,倒也并无大碍,直至去年初秋。

那天,蜀中一位相熟的药商又运来一批药材,其中有一盒麝香。麝香贵重,鲁仁怕放在铺子里不稳便,自己房里又堆了药,账房和伙计时常进出,便一向锁在后头儿子卧房柜子里。那天儿子出外收账未回,鲁仁便自家抱着那盒去到后头,走到儿子卧房门外唤儿媳,儿媳虽应了一声,半晌却都未出来。那药商又在外头等着结账,鲁仁等不得,便走了进去,见儿媳正在窗边往一个小瓶里灌头油,脱不得手,便将盒子放到桌子上,说了一声,随即回身离开。却不想,迎面见儿子走了进来。鲁仁忽而有些不自在,略迟疑了一下,才说:“我来放麝香。”不知为何,声气有些发虚。儿子迅即觉察,目光一暗,低哦了一声。鲁仁越发不自在,没再言语,快步走到前头。

再和那药商说笑攀谈时,鲁仁心头始终有些不畅。好不容易应付过去,送走了药商后,儿子走了出来,目光却避着他,脸色瞧着也有些暗郁。鲁仁想解释,又不知如何开口,而且原本也无须解释,只能装作不见。

他原以为过两日自然便消了,谁知儿子脸色越来越暗,儿媳也时时青着脸。他们三人之间,彼此竟都没了言语,一直冷到了中秋。店里那老账房和两个伙计都回家去过节,鲁仁想,该借这节日,把话说开。

他见儿子和儿媳都僵着脸,没有丝毫过节的兴头,便自家上街,去买了一坛酒、一腿羊肉、三对螃蟹,又拣了一篮石榴、榅桲、梨、枣,左提右抱,吃力搬回家,放到了厨房里。才回身,却见儿子从后头走了出来,脚步僵滞,面色铁青,两眼呆郁无神。他忙要问,儿子却忽然说:“我掐死了她,我掐死了她??她到死都不肯认这脏证??”

他惊得几乎栽倒,儿子却朝他伸出手,手里拈着一只旧布袜,露出些惨笑:“这脏证,你的袜子,在我床脚下??”

他越发震惊,望着那旧袜,惊惶半晌才明白过来:“怪道我寻不见这只袜子了??这??这??难道是那只瘟猫叼过去的?儿啊!爹敢对天起誓,对着你娘的灵牌发毒誓!爹没有对不住你,更没对儿媳动过一丝一毫邪念,爹做不出那等没人伦的畜生之举!那天,爹只是去放麝香,放下就出来了,一刻都没耽搁!”

儿子却仍惨然笑望着他,一个字都没听进,也不信。

他知道此时再说无益,忙丢下儿子,疾步跑到后头去瞧,见儿媳倒在卧房地上,一动不动。他想过去查探脉息,却又想起父子男女之防,更不敢唤邻居帮忙,慌立在门边,不知该如何是好,空张着双手,竟哭了起来。

哭了许久才发觉儿子竟站在身后,惊望着屋里的妻子,似乎已经醒转过来:“爹,我杀了她?她真是清白的?那袜子真是猫叼过来的?”

他忙抹掉老泪,连连点头。儿子忽然跪倒在地,放声哭了起来。他怕邻舍听到,忙过去伸手捂住了儿子的嘴,儿子顿时趴到他怀里,呜呜哭起来。他也忍不住又滚下泪来。

天黑后,他才渐渐缓转,见儿子跪靠在门边,痴怔怔的,心里一阵疼。心想,事已至此,只能设法遮掩住这杀人之罪。于是,他横下心,强拽起儿子,将儿媳的尸首用铺盖包起,搬到院里那辆独轮车上。叫儿子在前面拉车,自己在后面推,趁着街上无人,悄悄推到河边。捡了些石块,塞进铺盖里,用麻绳捆好,将儿媳尸首沉进了河底。

第二天天不亮,他叫儿子带了些盘缠,趁黑起程,去洛阳躲避。对人则说儿子陪儿媳回乡省亲去了。

暗自胆战了三个多月,他才渐渐平复。儿子也才从洛阳回来。邻人问起他儿媳,他谎称亲家染了重病,儿媳在家乡照料。

他原以为此事就这般遮掩过了,却没想到,寒食那天,有个中年汉子忽然寻见他,叫他去绑架作绝张用,若不从,便去告发他谋害儿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