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节(2 / 2)

喜上眉头 非10 1724 字 10小时前

见他眼神古怪,阿秋不禁一头雾水。

……

五月里的苏州,湖波粼粼,两岸杨柳随风微摆,画舫之上时有侬软的唱曲儿声传出。

这些常在梦中出现,使她最是怀念的幼时美景,此时现入眼帘,宋氏却无半分欣赏的兴致。

她站在船头,望着就在前方的岸口,一颗心焦灼得厉害,恨不能即刻就跳上岸。

若换作是她独自一人,她早几天应就能到了,然身边还有一位老父亲,途中少不得要多照料些——且父亲本身已经十分着急了,她若再流露出急色,老人怕是要更加心焦。

一路上,她尽量安抚着父亲,将忧思都压在心底,再加之舟车劳顿,偶然就染了场病。

因不想耽搁,在路过的镇子上匆匆抓了几服药,可吃了总不见好,反而发起了高烧。

后来是那位哑婆替她施了针,又叫人喂她吞下了几粒药丸,病情才算有好转。

那时她又听赵姑姑说,一路上多亏了哑婆的用心照料,老爷子的身子才没出什么岔子。

想到此处,宋氏心底又多了份希望。

这个哑婆,说不准真有手段能医得好阿姐的病。

只是——

那日她烧得神智有些糊涂时,恍惚间见得哑婆来到自己床前施针,朦朦胧胧间,莫名觉得面前那张平平无奇又显了老态的妇人脸庞,竟与她记忆中另一人的脸庞重叠了……

虽然事后她用“兴许是都擅以施针治病的缘故”找到了解释,可至今想起来,心中还是略有些异样。

而对方一路上多数时间皆是单独呆着,或是在她父亲左右照料,却甚少会出现在她面前……

宋氏越想越多,不知不觉间船已靠了岸。

岸边早有宋家的人在候着。

来的是宋家的大公子宋福瑜和二公子宋福琪。

宋老太爷被两个孙子从船舱内扶了出来,很快又被仆人拥簇着扶上了宋家准备好的马车里。

马车极宽敞,其内铺着舒适的软垫软毯,另焚着安神的香丸,及一应茶水点心。

宋氏和赵姑姑上了另一辆马车,哑婆则和其他下人同乘。

车内,宋家派来接人的一名小丫鬟正替宋氏捏着肩。

边拿苏州和京城的两掺话喋喋不休地讲道:“二姑奶奶一路上必是辛劳了,待会儿进了家,可要好好地歇一歇……要婢子说,您同老太爷倒不必赶得这般急呢,到底您吩咐赶在前头的那几位姐姐前两日已经到了,婢子在一旁瞧着,在几位姐姐的照料下,大姑奶奶这两日的精神都好了许多哩。”

宋氏听得一愣。

她眼神疑惑地看向一旁的赵姑姑。

赵姑姑同样满心不解。

她……也不曾吩咐过什么人赶在前头啊?

见她神情,宋氏眼神微动,语气淡淡似随意地问道:“什么‘几位姐姐’——”

第802章 纵着

那小丫头一怔过后,道:“说是二姑奶奶身边的丫头呀,是二公子亲自接回来的,一同过来的还有一位老郎中呢。”

“……”

宋氏暗暗拧了眉。

既是琪哥儿亲自接的人,那必然是琪哥儿认得的了。

可她何曾派过什么丫鬟郎中赶在前头,此番她出门除了一个赵姑姑之外身边便只带了一个二等丫鬟而已,余下的人皆留在京中帮她顾事了。

事已至此,她哪里还有什么猜不到的。

必是那个对她的叮嘱满口答应下来的丫头,事后又擅作主张地跟来了!

然面上却未表露出太多异样,只不置可否地道:“她们走得倒是快。”

“可不是嘛,听说其中一个姐姐急着赶路还累得病倒了呢,是奴婢帮着去药铺抓的药送过去的。”小丫鬟道。

宋氏心底刚升腾起的怒气又成了担忧。

可转念又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听这小丫鬟所言,显是半点异样都不曾察觉出的——可她家女儿姿容出色,真正乃人间少有,但凡见着了,又岂有认不出的道理?

然想一想,女儿上次过来确也隔了好些年了,已从小丫头长成了大姑娘,在旁人眼中许是有不小变化的。

她这可不是在夸那不叫人省心的丫头!

宋氏半是生气半是困惑,待进了宋家,在花厅里见罢了娘家嫂子俞氏,前后只说了不到半刻钟的话,便由俞氏陪着,直接奔去了长姐宋锦娘的院子里。

这座院子是宋锦娘自幼所居,这些年来宋家有意替她换一座更宽敞些的,她却不愿。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