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酷到骨髓里
电影的前半部分, 至少是在艾迪输得血本无归之前,所有人还在因一个接一个出场的人物晕头转向。盖里奇身为一个新人导演, 他对镜头的把握出人预料的成熟这倒是事实, 而且他的剪辑风格也算得上新奇,然而,这个剧本真是太绕了, 这是一个缺点,如果一部电影在开头没能留下大部分观众,这就是一部失败的电影。
毕竟,大多观众可不管你影片后期会如何高潮迭起又或者立意深刻,他们看电影只是一种消遣, 大多数人可没有什么好耐心,如果一部电影不仅没能让他们消遣, 还让他们厌烦, 他们说不定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所以大多数影评人在看到《两杆大烟枪》的开头时,都不禁叹息地摇了摇头——虽然盖里奇在一开始就塞给观众这么多人物信息,让人失去继续看下去的耐心,但这毕竟是人家第一次自编自导自剪, 能做到这种程度,也算是不错了。
也有的较为耐心的影评人, 在自己的大脑无法同时记下这么多人物时, 立刻决定将那些名字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一一记下。身为一个好的影评人就应该有一种佳片的嗅觉,从那犀利的剪辑风格中他们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毕竟除了过多的f开头单词外,这部电影到目前为止和cult还沾不上一点边。
但他们的或感叹或埋头苦记仅仅局限于艾迪走进牌局之前, 当艾迪走进牌局之后,在那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不可思议的发现,这部电影的气势变了。这不仅仅归功于饰演艾迪的西奥罗德的演技,更归功于导演的功力。也在那一刻,他们意识到,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归于邪典那一类。
因为它太过特别,太过与众不同,太过……酷了!
当剧情戏剧化地进行到毒贩一伙和大毒枭一伙因为无数巧合而同归于尽,收账人顺手拿走钱袋,完美避开枪击案的主角四人回到家,只看到满面狼藉千疮百孔的墙壁和尸体时,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露出忍俊不禁却又激动难耐的笑容。
达维斯彻底笑不出来了,因为他发现,就算他多么热爱传统电影,他现在也很难在这般充满无数未知和巧合的戏剧化剧情中,挑出任何刺。这一环扣一环,预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剧情发展,这毫不脱离带水的凌厉剪辑风格,这滑稽却又十分贴切的配乐……这一切的一切,让他如何挑刺?
难道从演员的表现中找茬?开什么玩笑,先别说这部电影的精髓是剧情而不是演员和角色,单单说这主角四人的发挥……用找茬的语气说,是中规中矩,因为——虽然达维斯不想承认——在西奥罗德的对比之下,其他三人有些不中看,西奥罗德演什么就是什么的评价并非空穴来风,但那三人的中规中矩不够看又能如何呢?剧情完美掩饰了这一点。
见鬼了,就连不是演员的斯汀和维尼琼斯的发挥都达到了正常水平,这电影他妈的到底有什么魔力?!
“这真是太美了!达维斯先生,你能相信我竟然会用‘beautiful’来形容一部电影吗?”坐在达维斯身边的埃德沃兹就像是没有察觉到达维斯脸色的难看一般,带着惊喜的语气赞叹一句,“这个盖里奇真是出人预料,他的电影酷劲十足。”
“……嗯嗯……”达维斯用鼻子发出来的轻哼声敷衍着对方。埃德沃兹的语气虽然与之前友好闲聊时相差不大,并且依旧客客气气,但达维斯听了就如同一根细针一下又一下刺入他的心脏,让他浑身不舒服。
“哦?看来我们两个又想到一块去了,这真是一种默契。”
……谁跟你有默契了?达维斯气得一口老血卡在胸前,咽不下又喷不出来。
同样笑不出来的人除了达维斯之外还大有人在。当电影的剧情以一种他们难以预料的走势发展下去时,等着看好戏的人脸上的笑容和轻蔑渐渐僵硬了,诺达的影厅中他们仿佛听见了一声又一声的“啪啪”脆响,那无形的打手拍在他们脸上,只觉得火辣辣的疼。
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他们默默看向自己笔记本上同步记下的琐碎评论,“电影的镜头感很好,但盖里奇确实难以逃离新人导演所固有的缺点怪圈”、“剪辑方面确实令人称赞,然而啰嗦的剧情是再好的剪辑也无法拯救的”、“小人物的小作为让整部电影的出发点局限在‘小’这点上”……
这无数的评价在已经展现其精妙之处的剧情之下,变成了一张又一张没有作用和价值的废纸,这部电影将所有人对它的前半部分评价全部推翻,评论人不得不顶着自己被打肿的脸,翻开笔记本的新一页,心有灵犀一般写上那句话——
“这是一部酷到骨髓里的电影……”
但达维斯不想写上这句话,他甚至都不想写下任何对《两杆大烟枪》的评论。鉴于他必须在明天报纸印刷出厂之前,将影评发到主编的邮箱中,今天晚上对于他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第二天,远在美国的西奥罗德的影迷们,早早就开始进入论坛,等待从英国传来的《两杆大烟枪》的讯息。《两杆大烟枪》好不好看?废话,肯定好看,这可是他们西奥的电影,他们关注的重点是,这部电影讲了什么,评价反响怎么样,片中的西奥够不够迷人出色等等。
二十世纪福克斯方面透露他们准备看看《两杆大烟枪》在英国的反响,再决定在美国上映的时间,所以此刻,这些影迷们无比在意开画第一天的票房和评价。再者,之前那些说风凉话的影评人在得知西奥罗德竟然跑去英国演一个闻所未闻的导演的cult片时,可是狠狠嘲讽了一番,看得影迷们牙痒痒,恨不得上去揍他们一顿才好。但他们也知道最有力的反驳证据是开画后的大众反响,谁骂了西奥罗德就像是骂了自己一样的影迷们迫切地想要出了这口气。
身在伦敦的西奥罗德粉丝们效率非常高,在从报亭里买到各大报纸的那一刻,他们就将其中娱乐版块的影评发到了论坛上。身处美国的影迷们一起床,打开论坛,就能看到被置顶的《两杆大烟枪》资讯。
不仅仅是影迷,某些看好西奥罗德的媒体评论人以及对他看不顺眼的影评人,或多或少也在关注这件事。从西奥罗德出道到现在,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带着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并且每一部都能引起广泛争论,虽然在票房上比不上天生为大卖而生的爆米花电影,但部部叫好却是事实。《两杆大烟枪》或许是能终结他这种“神话”的利刃,不少人等着看这一出好戏。
然而最终结果注定会让这些人失望。
“如果在你的印象中所谓的邪典电影就是暴力和血腥,再浇上一些性元素和粗口的混乱盛宴,那么《两杆大烟枪》注定会颠覆你的一切认知。”《每日邮报》的休埃德沃兹,这位戏剧届颇有影响力的影评人,在开篇就将《两杆大烟枪》推到了cult电影的巅峰上,让很多人大吃一惊,“这是一部酷到骨髓里的电影。”
“电影的剧情并不是我能用我那贫乏单调的语言辞藻所能描绘的,它的魅力只有真正坐在电影院的椅子上,你才能体会到,任何文字任何描述都无法展现出其中的精妙和灵性。从影片的开头任何人都无法想象到它的最终结尾,或许用巧合已经无法形容剧情中每一个人物所遇到的种种情况,而是一种命中注定。”
“欧亨利式的发展在这部电影上完美体现。就像一个又一个圆环,一部circle式的电影,不,或许用‘circle’已经不能准确描述这部电影的一个又一个巧合,应该说是mobiusband(莫比乌斯带)。这种将一根纸带扭转180°黏在一起的纸环拥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普通纸环从中剪开只能变成两个纸环,但莫比乌斯带却能变成一个更大的连续的纸环,就如同这部电影。”
“所有这些‘巧合’所组成的莫比乌斯带就是这部电影的缩影,也许也是人生的缩影。这部电影上的戏剧性比我看过的任何戏剧都要让我回味无穷,而身为一个新人导演,盖里奇无论在处理镜头还是在最终剪辑上,所体现的成熟和精准都令人赞叹。他成就了这部电影,而真正让这部电影演活的,是电影的演员。”
“谁又能相信,片中的‘小人物’艾迪,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个’西奥罗德呢?”
肖恩索普看到埃德沃兹对西奥罗德的评价时,就彻底看不下去了。没错,谁又能相信,一个喜欢莎翁剧的影评人会对一部cult电影推崇备至呢?身为戏剧评论人,你就好好地去评价你的戏剧,没事评个什么电影啊?!
这位典型的“西奥黑”并不知道在大西洋彼岸,还有一个人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这个人自然就是达维斯。他看到自己的“同胞”竟然如此欣赏《两杆大烟枪》,差点气得将报纸撕成两半——既然你如此看好这部电影,那你一开始为什么还故意迟到?为什么还要跟他装作同一阵营的人?你这不是明摆着玩弄他的感情吗?!
对此,埃德沃兹只会笑着表示——抱歉抱歉,路上堵车,不小心就迟到了,其实他并没有打算迟到呀。
埃德沃兹的评论自然引来很多人的附议,但也有些人表示这部电影并没有说的那么好,至少开头前十五分钟就足够枯燥,枯燥到让人昏昏欲睡。而电影中太多角色和人名也是一个弊端,稍有不注意就会头晕目眩。
演员的演技也是一项弊端——毕竟片中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的新人或者压根没接触过表演——某些一心想找茬的人一直抓着演技这一点不放,他们似乎并不在乎电影本身的剧情精彩度可以让任何人忽视演员的演技,况且身为主演的西奥罗德也足够能撑住场面。
“西奥罗德莱希特成为了电影本身的衬托品。在电影中根本没有他能发挥的余地,或者说,他的演技对《两杆大烟枪》没有任何用处。”在谈及演员时,某些人别有用心地说,“他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大概是之前电影因西奥罗德的发挥而得到超越电影本身的评价让这些人很不爽,所以现在他们便跳出来表示——你西奥罗德完全没有“魔力”了,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因为它本身而不是因为你!
只是这种类似于气急败坏小人得志的攻击能造成多大影响,那就不得而知,恐怕大多数清醒的人看了之后只会冷笑一声——就这点出息。
而开画第一天的票房,也在第二天一大早公布。351479英镑票房,并不算高,要知道就连开画不利的《魔鬼代言人》,第一天票房也有90万美金。但是,如果再看看这上映的影院数量,就不会这么认为。
230家影院上映,取得35万英镑的票房成绩,这是什么概念?当初《魔鬼代言人》上映的时候,可是在2161家电影院上映!如果这个230家也变成2161家呢?那个时候,这个开画票房又会变成多少?
更何况,《两杆大烟枪》只是一部小众电影,就算是一些大众电影,在230家影院上映的时候,很多也很难拿下这种票房。
在这一瞬间,无数等着看笑话的人傻了眼。
至于西奥罗德,他压根不知道这个具体数字是多少,他得陪着剧组的其他人,参加一个杂志专访,紧接着当天下午,他就得赶去意大利,准备《天才雷普利》的拍摄。所以,他才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照顾这些被打肿脸的家伙们的心情。
第117章 采访
英国《sightsound(视与听)》的总部位于伦敦的一栋不高的大楼之中, 如果不是知情者,恐怕没有人会知道, 这栋毫不起眼没有任何特点的大楼, 就是整个英国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电影杂志之一的总部。
这份杂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以前的1932年,1934年被纳入早起的英国电影学院(bfi)旗下之后,英国电影学院成为了《视与听》发行者, 杂志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也比其他杂志高出许多。而从1952年开始,《视与听》每隔十年就会召集权威的导演和影评人评选出影史十大影片,这十大影片大多都是被广泛认可的佳片。
现在是1998年,自然还没有到《视与听》评选十大影片的时候,但是这不妨碍这份杂志的影响力。能在《视与听》上获得主要板块席位, 并且拿下下一期的封面,这除了上映第一天出色的票房成绩的影响之外, 也离不开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游说工作和财力。
西奥罗德到达公司的时间不算早, 当工作人员将他领进休息室时,杰森和里奇已经到了。这是两人第一次接受大杂志采访,说不紧张一点也不激动那是假的,毕竟大杂志总喜欢“店大欺客”, 他们有时候连大红大紫的巨星都不怕,更别说用刁钻的问题去为难几个小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