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集(2 / 2)

蔡京:“干脆一切断,一等户每次借十五贯,二等户借十贯,三等户六贯,四等户三贯,五等户一贯。要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

官员丙:“这样不是把上等户与下等户捆在一起,相互担保。”

蔡京点点头:“下等户还不上,没关系,从上等户那里回来。”他还说:“这点钱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收上来,我们可以做好多事。储备可以赈灾,总比捐钱捐粮好吧!”

众官员点点头。

(旁白):“就这样,推行青苗法在杭州钱塘县搞得风风火火……”

5、青州府 日

知州欧阳修焦急地踱来踱去……

官员甲走进来禀报道:“知州大人,按青苗法强行摊派下去,还得要按时收上来……”

欧阳修:“那当然!”

官员乙:“今年粮食歉收了,交不上怎么办?”

欧阳修狠狠地说:“交不上也得交。”他对下属官员说:“强派,强收,交不上怎么办?只能找大地主借高利贷也得交呀!”

“这……”官员们异口同声道。

官员丙说:“可是,三司条例司王大人道,如果第一回没还上,就不要强摊了!可你……”

欧阳修却自作主张道:“青州照干!”

6、宫廷 日

宋神宗正与赵抃、王安石等朝廷重臣研究实施青苗法以来的情况……

赵抃道:“皇上,根据杭州钱塘县实施情况来看,这样推行青苗法,不但使下等农户还不起贷款,也让上等农户为担保不得不多付出很多原有的收入,甚至变卖家产去还贷,这样使得穷户更穷,富户也变穷,社会反而更加不稳定。”

宋神宗听得两眼紧锁:“这……”

赵抃接着道:“青州由于强派,今年粮食歉收交不上,怎么办?农户只能向高利贷去借钱,为此,成了双重剥削。”

“有这么严重?”宋神宗道。

王安石道:“皇上,钱塘县的青苗放贷收入比整个青州还要多,我认为推行青苗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推行的官员。因此,我认为应该出台对官员的考核,奖励政策。”

“皇上,这个想法是不错的,要人干活自然需要给些激励,人家才会干得起劲。”赵抃话锋一转道:“但是,我认为对政府官员进行激励必须慎之又慎。因为,政府官员要担负的职责很多,有不少都难以直接度量的‘软’项目,如果只对其中容易度量的某一项或某几项进行激励的话。那么官员们必然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几项上,从而忽视其他没有激励较弱的职责。”

(旁白):“面对赵抃的担心和劝说,王安石根本听不进去。他还派出四十一名特使大员,到各地去督导实施新法。”

7、赵府 夜

赵抃正与毛彦志交谈……

赵抃道:“王安石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一方面朝廷用官府的权利手段把原来属于私人的高利贷权利收到官家手中,低等户压力更重;另一方面,原来高利贷是坏的,有压力,虽然高,但毕竟针对的是个别农民,而且不可能放得多,受到剥削的不是整体农民。而青苗法针对的是整体农户,青苗法获得利益就高过了高利贷。”

毛彦志重重地点着头:“怎么办?”

赵抃又说:“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为变法而采取的组织措施。可是,现在,三司条例司及各路的权力,实际上都被王安石掌握到自己的手里。”

“是啊,”毛彦志道:“王安石将亲信吕惠卿安排到三司条例司,使之掌握了公文的起草和发布。同时,还向各路派遣了为改革服务的提举官(提举常平司)…”

赵抃点点头,沉思片刻道:“我想给皇上写奏章,要求皇上撤销三司条例司和各路提举官。”

毛彦志点着头:“该禀报皇上了!”

8、后宫 日

宋神宗正与赵抃、王安石等几位重臣研究退位宰相韩琦的奏折……

赵抃阅完奏折后道:“韩琦的奏折可以说是顾虑周详,措辞妥帖,言之有物,真不愧是个极具才干、功在国家的大臣之手笔。”

唐介道:“奏折上说,甚至赤贫之民也有分担的款额,富有之家则要求认捐更多。所谓青苗贷款也分配给城市居民负担,也分配给地主和‘垄断剥削者’,须知这两种人正是青苗法所要消灭的。”

赵抃说:“韩琦指出,纵然朝廷禁止强迫贷款,要力行自愿贷款,并无实际用处,因为富户不愿意借,穷人愿借,但无抵押;最后仍须保人还债。为此,他请求朝廷终止新法,召回特使,恢复故有的常平仓。”

王安石默默地望着宋神宗时,宋神宗道:“韩琦乃国之重臣,虽然为官在外,对朝廷仍是念念不忘。朕原以为青苗贷款法会有利于百姓,没料到危害如此之烈。再者,青苗贷款只用于乡村,为何也在城市推行?”

王安石立即回奏道:“皇上,有什么害处?都市的人倘若也需要贷款,为什么不借给他们?”

唐介道:“这位退位宰相,明确指出汉朝一度实行的朝廷资本制度并不符合本朝实际情况,以榨取民脂民膏充国库而供皇帝穷兵黩武,并不足以言富国之道。”

宋神宗点了点头。

(旁白):“神宗皇帝开始有意中止青苗法的实施了,这就动摇了王安石的地位。于是,王安石遂称病告假,回家养病去了。”

9、赵府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