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1 / 2)

“还有笔,海外的人还真是穷酸,居然拿羽毛做笔,而且他们的文字还真是小气,小小的,看着太累。”几人对海外的一些东西推崇,但同时也有那么一点点看不上。

如果把羽毛笔放置在细竹管里呢?王修晋决定回去之后试试。几位“海归”又讲了一些海外之事,还有他们带回来的东西,“他们的衣服还真奇怪,看起来怪怪,后面还弄两撇布,有点儿像燕子的尾巴,好好的人不做,搞得跟飞禽似的一样。”

“带去的东西,什么最受欢迎,他们有没有加收赋税?”王修晋比较关心这个。

“没收税,我们带过去的瓷器刺绣,还有女式的衣服,他们相当的喜欢。”说完之后,又沉默了一下,接着又道,“还有匕首,他们对我们配备匕首额外的注意。”

王修晋点了点头,“和海外做生意,武器不是不能做为商品流通,前题咱们得到比匕首更为先进的武器,这个可以慢慢来。他们用什么货币,金银铜?还是纸币?”

“纸钱,他们拿出来的时候,老幺差点没笑出声,还笑话连金子都拿不出。”

“他们不是拿不出金子,而把金子留做他用。”现在或许还不觉得如何,若干年后比金子储备量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既然海外已经开始启用纸币流通,在对外时,大梁也得准备更改流通货币,金银之物,能不外流,还是放在家里安全的好。”为自己倒了杯茶水,王修晋想了想又开口,“这事,还是让户部大臣头疼去吧!”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才分开,王修晋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一趟军中的工坊,他想知道如今的火药研发进展如何,如果可以能不能试着做大炮。

准备顺着海岸线一路由北到南的四皇子一行人,并没有继续南行,而是由刘青随同四皇子的亲随继续南下,而四皇子和李菻善则带着另一队直接返京。关于海船归来的事,他们自然也听说一些消息,而且从一道接一道的关于海防的旨意来看,归来的海船似乎发生了什么事。

一路上四皇子一行人快马加鞭,京城里王修晋把木轨一事上书朝廷,这次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论,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在京城从东到西,修两天轨道,而通行的车则要由皇商提供,当然朝廷也不会白让皇商出车,五年内所有的收益全归皇商所有。

王修晋得知朝廷讨论出的内容后,只是冷笑了一声,等真有了收益之后,这些人怕是又要跳起来要赋税。唉,什么时候朝廷里能拧成一股绳?到那时,只要跺跺脚,整个世界也要跟着晃动,说不定大陆板块也要重新划分一下。抛开不切实际的想法,王修晋开始忙碌起来,铺轨道到的木头要精挑细选,还有轨道上跑的车要造什么样的,现在这些还都不是主要的,目前来说,工坊的进度要加快了,原本想好的工坊名也被王修晋换成了一个字“车”。

一直等着王修晋去接手船工坊的管事,预备了各种算计,结果,左等右等也不见人,他准备的小手段再多,也得用到人身上,人没来,光有手段没有任何作用。管事连等了数日也不见人,便有些沉不住气,在某一天上早朝时,便参了王修晋一本。

皇上看着管事的眼神就跟看白痴一样,与管事交好的大臣在心里替他默哀的同时,都向后退了退,也不知脑子傻会不会染给别人。京城里谁不知皇商在忙什么,得了圣上的默许,天天不是泡在军中工坊就是去工部寻海外来的匠人。皇上既然把船坊给了皇商,皇商也把钱交到户部,那船坊便是皇商的,你直接甩袖子走人便是,还折腾什么,居然在殿上参本,你是不是傻,是不是傻。

此时,天子和众卿相当心有灵犀的起了同一个念头,这厮是怎么入朝为官的?当然皇帝肯定不会觉得自己看错了人,一定是这人干了欺君的事。大臣们自然也不能想是皇上错了,就算是这个念头起了,也得压下,他们所想的事,这厮是谁的学生,他的恩师当真是瞎了眼。

被人当傻子看的管事,心里还有那么一丢丢的小得意,就算皇上为了金口玉言仍是把船坊给了皇商,他此番参本也会让皇上的心里对皇商存下疙瘩。这位管事越想越觉得自己干得漂亮,让他心里不痛快,对方也别好过。管事即便是垂着头,让人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可仍是能让人感觉到,周身散发出来的得意,离他近的大臣不动声色的退后,他想死,别牵连旁人。

从管事跳出来参本皇商,王大人便老神在在的听着,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另一边李老将军摸了摸胡子,挑着眉看了一眼跑出来找事的人,李将军则在心里摇头。接下旨意后,他们便听王修晋讲,船坊接下怕是会起波折,先晾晾再说,没想到还真让那小子猜对了。

等朝会后,王修晋听着工部大朝讲起此事,差点没笑出声,随即又觉得可悲,不论现在朝内大臣,是出于真心,还是被皇上赶人去草原的举动吓的,勉强算是拧成绳,偏偏还是有人跳出来搞三捻四,这不单单是人人作死的问题了,养出这么个没长脑子的人家,还有教育出这么不懂变通的先生,怕是都会遭殃。

思过之后,王修晋便把此事抛开,他是真忙啊,心心念念的玻璃弄到了,能做的东西就更多了,玻璃的用途相当的广,而且清晰度也比琉璃要透,他已经开始准备把家里的除去正对着床榻的窗户全换成玻璃的。当然,最先换的,自当是皇宫。

跟着海外匠人学习的几位人,直当的用心,这手艺相当的了得,听着皇商的意思 可是相当的赚钱,他们学成后,他们学成后要带徒弟分别去工坊和进宫为匠,不论是进宫为匠,还是到工坊,都是让人羡慕的活计,若工坊是皇商办的,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从工部出来,王修晋又去了军中的工坊,之前做出来凹凸镜全都送到工坊里,也不知道新的望远境有没有做出来,这东西不管是陆战还是海战,都能用得上,便是城墙上的士兵也不能少,当然,如果能做出来高倍度的就更好了,只是他对这个不太懂,只能寄希望于匠人们的脑洞大开。

工坊里忙得很,匠人们都忙得不可开交,王修晋不好打扰,和主事说了一会儿后,看到望远镜的成品,又看了看大炮的设计图纸,古人的图纸相当的简单,只有外关,里面的内部结构的介绍却没有,不过单看外形,还是很近似大炮的样子,如果能造出来,就不知能不能保证射程。

从军中工坊出来,转去在建的车工坊,工坊占地大,添上轨道车的车间,就显得有些小,王修晋考虑要不要自行车的一方缩小,不是王修晋小瞧了自行车,事实上在低成本的车没有出厂前,自行车市场相当大,但,他做的是木制自行车,他觉得会很快被更新换代,所以没有必要占那么大的地。工坊的建设速度不算慢,自行车的车间在年前就可以投入生产。

王修晋想了想,和管事相量好相看工人的日子,便让人正式的贴出告示,而之前登记过的人,也派出人去通知。王修晋忙得前脚打后脑勺,仍觉得忙不过来,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传出大嫂早产的消息,王修晋接到信后,沉默了好一会儿,说实话,对大嫂的好感早就没了,但听到早产,仍是不由得替她担忧,到底是相识一场,以前和嫂子相处也算是融洽,他不好怀有恶意的说什么,但让他去春家看望,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得了消息的王夫人并没有过去,只是托女儿和身边伺候的人跑一趟。春家二老爷见到王琇芸倒没有不满,虽说两家中间出了些矛盾,但王家并没有因此而和春家断了来往,尤其是皇商,时不时的仍是照顾他的生意,这也让春二老爷心生感激。

等到得知大嫂生了个女儿后,王修晋没说什么,还让身边的人去准备给小侄女的见面礼,家里男孩子多,有个女孩陪陪母亲也是不错的。只是不想,过来送话的人又接着开了口,“少爷,大少夫人在生产后,咬舌自尽了。”

第279章

听到消息, 王修晋愣了许久才缓缓的叹了口气,他不是女人, 不懂女人的心思,也不太理解嫂子为何这样做, 她是因为愧疚?还是想让孩子们记恨王家?不论是哪个, 在他看来都不是明智的, 大嫂的死, 就如落在湖中的树叶,泛不起波浪。没有人会向孩子诉说真正的死因,只会讲是因为难产而死,而那个刚刚出生的孩子, 恐怕会背负着克死母亲的名声。

冷冷的看着来报信的人,王修晋叹了口气, 此人不能留, 再严的嘴,也比不上死人的嘴。王修晋从不觉得自己是多善良的人,为了家庭的和睦,他宁做恶人, 而来报信人, 若是聪明就不应该讲“自尽”的话,活得久的, 从来不是自做聪明之人。

把手里的事放下,王修晋去了王家。王家的大门口已经挂起白幡。王修晋迈进门,管家立刻递上白布, 一旁一位大婶给王修晋系上,一边系一边念叨着一套嗑,王修晋没心思细听,系好后便往里走。灵堂设在了给大哥准备的院子里,王修晋过去给大嫂上了柱香,磕了个头才起身。

一旁念白礼的师傅把又念了几词,大嫂的三个儿子跪在一旁,往铜里扔烧纸,王修晋走过去蹲到侄子的身边,往里面扔了着烧纸,对着三个小孩子,他说不出安慰的话,智渊和智濯倒还好些,他们在母亲身边的日子少,悲伤情绪比智泽少了很多,智泽眼泪就一直没停过。

“给没给大哥送信?”估计就算是送过去信,大哥赶回来,也得一个月后,到时早下葬了。古代的通信,真是不方便。

“出事后就着人日夜兼程快马加鞭的去送信,希望能早些到。”王琇芸对大嫂也只是一声叹息。

“娘怎么样?”王修晋在灵堂没看到娘,便问长姐。

“情绪不太好,你过去看看。”王琇芸想到母亲的情绪,不由得叹了口气。

“你看好三个孩子,我去看看母亲。”王修晋十分担忧母亲,忙往母亲的院子走。见着人后,便发现母亲憔悴不少,王修晋过去跪在母亲的身前,握着母亲的手,“娘。”

“我没事,年纪大了,心就软了,想得也就多了。”王夫人长出了口气,拍了拍儿子的手,“你嫂子真是狠心啊,我的小孙女没吃到一口她的奶水,还要用一生背着个不好的名声。”

“娘,只要有咱家在,再不好的名声又如何?长大后,照样有人排着队的想要把她迎娶回家。”王修晋这话不是劝慰的话,而是实话实说,只要有王家撑腰,别说嫁个有个克母名声的嫡女,就是嫁个声名狼藉的妓,也有人乐得上门攀亲。

道理,王夫人懂,可心底仍是对大媳妇有些怨恨,不管她是愧疚,还是想让王家不宁,这么做都让人心里不舒服。

“娘,不为别人,想想大哥的三个孩子,还有王家的名声,您便是觉得再不顺气,也得去看一看,大嫂到底给王家生了四个孩子。”王修晋劝着母亲,虽说母亲去不去灵堂都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在背后讲一句善,和道恶总归是不一样的。“春家人怎么说?”

“能怎么说,他们又不是亲的,两家面子上过得去便是,那些个近身的都被封了口,不会传出去什么闲话,女人生孩子风险大,她又是早产,不是正常的事。”王夫人让儿子安心,“到了日子就下葬,你大哥赶得回来便送个葬,赶不回来,她也别怨人。”王夫人是咬着牙说的。

“是送回王村,还是葬在京城?”这事得有个说法,葬在哪里受的待遇可不同。

“若依我,在京城随便寻个地方葬了便是,但我得为孙子孙女考虑,送回王村吧!”王夫人长叹了口气,“行了,你别在这儿烦我了,让我静静。”王夫人挥了挥手,让儿子出去,越想越觉得烦心。如果大儿媳妇不作,好好一家哪里会有这样的事。

王修晋见母亲的情绪比刚刚好不少,也不好一直在母亲的房里呆着,便退了出来,想着没见到侄女,便问了问院子里的仆人,得知侄女在母亲的房中内室,由母亲照顾着,便断了去看侄女的想法,往灵堂走去。

还未出母亲的院子,便见管家匆匆的跑过来,“城门派人送来信,大少爷已经到了京城,这会儿正往都察院去寻老爷。”

王修晋愣了一下,大哥回来的够快,一想不对,大哥是先去都察院寻父亲,而不是回家,便说明大哥并不是因为大嫂故去而回京,而是因为其他事。王修晋让管家去灵堂送个信,他又转身往院里走,和母亲说大哥的事。

王夫人听到大儿子进京,脸色变了又变,最后才化成长叹,“春氏还真是好命。”

王修晋对丧礼了解的不多,但看着母亲的意思,似乎并不希望大哥出现。“父亲今天仍是都察院?”

“春氏亡故,又不是多大的事,何劳老爷为她耽搁正事。”王夫人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了儿子一眼,“而且最近似乎有什么大事,你爹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