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书雅斋(2 / 2)

古今商王 余人 1923 字 6天前

“他在这顶多就呆一年半载,到时还不是得靠你?”古梦瑶眼睛闪过一抹狡黠。

叶无尽听到这话,当即翻了一个白眼,敢情自己来这里真是多余的。原来还想使出浑身解数,将黄金槌找回来,但是三爷肯定死钉在这里,恐怕张淼回来也用不着自己。

只是想着那一个亿的奖励,他又有些不甘心,总觉得三爷那货靠不住。

古梦瑶又找来了三爷,将事情当面交待清楚,三爷主内而叶无尽主外。由于新公司还有很多事,所以她就带着秘书,由叶无尽开车送她到云山机场。

书雅斋不小不大,前面是卖货的地方,而里面还有四间房。一个是货物仓库,一个是会客室,一个是总经理办公室,最后一个则是留给员工休息所用。

店里除了三爷和豹子叔,还有一个伙记,至于财务则是要明天才能从南海过来。

叶无尽碰了几次软钉子之后,就没有再理会三爷这张臭脸,知道这人其实不好惹。虽然三爷在官场混得极不如意,但他的儿子最近却升任了县长,恐怕父凭子贵,这脾气又得变本加厉。

如今书雅斋挂到他名下,虽然只值500万,但对这人生第一份产业还是挺看重的,这其中恐怕还包含着老妈对他的一次考验。走到那些货架前,查看着自家的货物,发现确实有不少好货。

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这就是华夏的文房四宝。其中,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目前华夏最早的笔,是春秋时期曾侯乙墓中出土。

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元朝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但元朝以后,宣笔逐渐被湖笔所取代。

湖笔,因产自湖州府而知名,又称“湖颖”。它的最大特点在于“颖”字,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

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最早的墨,大概在公元前14世纪。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而出土最早的墨块,则是在战国时期,《庄子》中有“舔笔和墨”句,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用用毛笔和墨水了。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墨块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徽墨,因产自徽州府而得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时间当不迟于唐,这事得到了论证。考古学家从唐墓中挖出徽墨,该墨在地下经历千余年而不败,足见其质地之佳。

因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徽墨的改良者奚廷珪被赐国姓,任墨务官,从此徽墨成为了墨中珍品。

砚,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

最早的砚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但是用于磨墨书写的砚定型于战国晚期。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

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百代,也常为收藏家们所收藏。

端砚,因产自端州府而得名,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

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端砚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渐“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正是因为石料的稀缺性,又蕴含着时间的艺术,所以极有收藏价值。

“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石破天惊端砚”以235万元成交,乾隆的澄泥伏虎砚更是拍出了1400万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