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体验(2 / 2)

古今商王 余人 1811 字 6天前

酒楼是一个聚会之所,而很多书生当天都聚到一起,抱怨着这一次乡试。

这届乡试在他们心里无疑是极不成功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客观上,自然是天寒地冻和上绵绵不绝的雨水,而主观上,则是这次题目出得极其刁钻。

只是再如何抱怨,他们必须是收拾心情,应付明早的第二场考试。

第二天凌晨四点,大家又是排队入场,

叶无尽还是原来的天字十七号,他去上厕所的时候,发现陈林已经不在了,颇为可惜。倒不是可惜陈林的才华,而是觉得他在这里煎熬,心情会让人好上不少。

还是固定的流程,试卷很快就发了下来。

第二场,论一道,判语五条,诰、表、内、科一道。

这一场其实就是官方应用文,典型的为国家储备人才,难度不是太大。只是难度较低的题目,重要性也相当较低。

很多人在这场考试是下笔如有神,挥洒间一气呵成。

只是大多数人都明白,重要的还是第一场,现在亡羊补牢恐怕是为时已晚。

这场考试很是顺利,眨眼又到了乡试的第三场。

第三场考的是经史时策五道,难度相对又要高一些,而且有时会结合当今的局势出题。

清朝晚期,国门洞开,西方文化蜂拥而至。

只是很多读书人对这些新知识却一无所知,还沉醉在四书五经之中。

湖广总督张之洞治下的乡试,便有了这么一道策论题目:项羽拿破轮论(当时这位法国皇帝译为“拿破轮”)。出题者的动机大概是要考生就这两个中外名的成败得失做一番比较和总结,譬如骄傲自大会使人毁灭之类的。

结果可想而言,很多书生连题目都看不明白,根本不知道这“拿破轮”是什么东西。但是要他们交白卷,十年的寒窗苦读付之东流,又如何甘心这般落榜。

最终,一些书生是咬着牙,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力。

“想那西楚霸王项羽,其为人也,力能举鼎,气盖山河,乃拿一破轮,尚何足道也哉!”

“项王战垓,敌迫之紧,后围不得出,戟折矢断,遂手拿破轮,连击杀追敌数十人,突围至乌江。”

“夫项羽者,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乌能为项羽所拿哉?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哉?”

……

结果,法国的国王拿破仓要么变成了破轮子,给项羽当板砖用。要么就早生了近二千年,成了跟项羽争天下的豪强。

考试完毕,有人看到这个苦笑不得的情况,感慨万端地写了这么一首诗来纪实:“秀才笔下可通神,能遣霸王拿破轮;一自乌江分别后,破轮转劫变洋人。”

其实不能怪这些书生,只能说朱、清两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到广大的学子思想已经僵化,目光也变得狭窄。谁能想象,玩了几百年的治安、水利和教化等,突然扯到了西方的一个人身上。

这场策论题目五道,治理沿海倭寇的题目选上了这么的乡试之中。

叶无尽按部就班地写着答案,这虽然都是选抄的文章,但文章他都会稍微琢磨,要是他认可的观点才会选抄。只是这次题做得太顺利,剩下的时间又颇让他感到无趣。

上联:“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

下联:“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它曰勋名。”

……

叶无尽又是骚包了一把,将那个“到此一游”的恶习带来了这个时代。他在号舍的墙上写下了这个对联,下面不仅写了某年某月某日,还恬不廉耻地写下了他的大名。

只是涂鸭这种事情,古来有之,这关键是看谁在涂。有人涂,是破坏文物,有人涂,却会被伟传成一段佳话。

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午时分。

云山贡院的门打开,一个风度翩翩的书生率先从里面走出,眯眼望着灿烂的阳光。

终于结束了!

叶无尽将东西交给来接他的阿三和石头之后,回头望着贡院有大门,心绪有些复杂。虽然这九天并不好受,那号舍跟牢房无疑,但这是一份难得的体验。

他不是这时代的人,但真切地体会了一把乡试,百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