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一挥手,笑道:“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皇上自是知道咱们的勤勉,可下面的人呢?都觉得咱们没有帮他们说话谋利,想要换青年党人来当首辅……哼哼,他们也不想想,那些青年党人都是什么根底。他们要上了台只会惠及工商,哪里会替农人做主?”
他的语调渐渐变得深沉起来:“现在的汉地,工商是九天之上,寻常农家却是九地之下。江南鱼米之乡的农家靠着棉花、生丝、茶叶、蔬菜、畜禽之类的,日子还过得去。可是再往西、往北就苦了。租子一降再降,还时常收不上来,上面的田赋催的又急,时常还有欠债的恶佃举家逃亡去西北东北,都是苦水啊!可是内阁又能怎么着,减免田赋么?皇上肯吗?他还琢磨着要建多少个百万人的大城,多少个万人的大镇呢,这得花多少银子……现在朝廷的岁入才五万万,已经是自古以来所未有了。可是一个排屋计划就要花费三百万万,真是闻所未闻之事。就是把全天下的银钱都集中起来,也未必有三百万万之数啊!”
提到钱的事情,左宗棠和他带来的财政部尚书林拱枢和财政部侍郎刘璈都不住叹气儿。大明帝国有多少钱他们再清楚不过,三百万万之数是肯定没有的。伪清那会儿,全国流通和不流通的白银顶天就是三十亿两,就算都让汇丰银行收集起来铸成银元也就四十五亿枚——实际上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多。根据汇丰银行的报告,在过去的近20年里,它们一共发行了约28亿枚银元和2000万枚金币。这个数字已经包括了在日本、朝鲜、暹罗、西华、太平天国和西清这些大明藩属国的金银币发行数字了。即使算上可兑换纸币和铜元的发行,整个大中华区内的通货总量也就相当于50亿银元。怎么可能一下子拿出几百亿去搞建设?
想到这里,左宗棠忍不住苦笑一声:“少荃,今天我带心北、兰州过来就是和你商量钱的事情。太子的‘排屋’要钱,皇上的农民银行也要钱。可是咱们大明朝廷却偏偏没有钱,真是让人发愁啊。”
朱济世这个时候也在为钱的事情操心,他正召见皇室财团总经理刘鹏和汇丰银行总经理汤启文,讨论“变钱”的事情。虽然朱济世在后世不是学经济的,但他却是懂一点经济学的。也知道他统治的帝国现在遇到了通货紧缩——包括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在内的许多经济问题,其实并不是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是通货不足,说穿了就是货币太少,产品太多。大明的农产品比起伪清的时候起码增加了100%。而大明的工业的产值比起原来只有手工业的伪清工业,起码增加了数十倍。
而如此庞大的供应增长,自然让立足于金银本位的货币显得不够多了。事实上,这样通货紧缩也不是中国独有,在金银币本位时代根本就是屡见不鲜的。在经济扩张的时候,有限的基础货币还能通过银行的乘数效应放大。而一旦出现经济萎缩,银行往往会收紧银根,造成市面上的货币供应稀缺。从而让原本不算严重的经济危机变本加厉。直到最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不得不放弃了这种将货币和贵金属挂钩的做法。
早就知道这个趋势的朱济世,现在自然想让大明的货币和金银脱钩……这其实是早晚的事情,现在大明的工农业生产全都增长迅速。就算达不到10年一番的水平,15年一番是稳稳的。可是大明帝国的金银储备能15年一番?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让货币和金银脱钩也不是一纸诏书就能实行的,因为老百姓眼下还很难接受不可兑换货币。所以必须要有个过渡,最好是在金银之外另找一个货币基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