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盲目乐观(1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770 字 2天前

英国投降,让很多人都认为战争会在一九四五年结束。

显然,这也未必太乐观了一些。

一九四五年二月初,顾祝同等人再度回到青岛海军司令部,参与由冯承乾亲自召开的海军高级将领会议。

这次会议,不是为了商讨作战行动,而是给盲目乐观的海军将领打预防针。

在英国宣布投降之后,海军内部就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即很多人多认为,在失去了最后一个盟友之后,美国独木难支,必然会在一九四五年向同盟国集团投降,从而结束这场大战。

显然,这太低估美国了。

不可否认,英国确实是美国的最后一个盟国,但是英国投降绝对不是美国投降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投降,对美国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别忘了,一直以来,在美英关系中,美国扮演的都是支援者的角色,即美国是纯付出的一方,从英国获得的好处少之又少。换句话说,英国就是一个累赘,不但没有能够对美国起到帮助作用,反而给美国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战后,就有人评估,在英国战败之前,美国援助给英国的物资,足够建造二十艘舰队航母,以及所有的舰载机、配套的护航战舰,或者是武装十五个坦克师、二十个装甲师与三十个摩步师,或者是制造两万架战略轰炸机与三万架战斗机。甚至可以说。如果英国产生的拖累效应。美国甚至有能力守住澳大利亚。

不可否认,失去英国之后,美国已经没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了。

从战略格局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与美国隔着大西洋,中国与美国隔着太平洋,即便美军能在大西洋与太平洋战场上反败为胜,甚至能够夺回主动权,也没有能力在短短数年之内越过这两道天然屏障,也就没有可能在这场大战中取胜。

只是,美国肯定有机会保持不败。

原因就是。德军要想在短期内跨过大西洋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而中**队就算攻占了夏威夷群岛,也难以在短期内攻打美国本土。依靠世界上最广袤的两个大洋,美国有足够的能力守住本土。

只要美国守住了本土。就能迫使对手座下来谈判。

有此可见,现在谈论胜利,显然为时太早。

在这次高级将领会议上,冯承乾就强调了这一点,即迫使英国投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离最后的全面胜利还非常遥远。美国肯定不会投降,即便在本土遭到攻击之后,也未必会投降。因此,任何与速胜有关的思想都是有害无益的。也就必须做好再打几年的思想准备。

显然,冯承乾在给所有人打预防针。

必须承认,冯承乾的判断非常准确。

关键就是,美国有没有能力坚持下去。

除了在地理环境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外,美国在人口、以及自然资源上都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

大战爆发前,美国的人口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为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与红俄。如果把加拿大算上,那么美国的人口数量还超过了红俄,为全球第二。当然。可以为美国所用的人力资源还不仅仅是加拿大,南面的墨西哥、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都与美国保持着良好关系,都能为美国提供一些帮助。这样一来,美国可用的人力资源接近三亿,与中国的四亿相差不大。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早在一九四一年,美国就开始利用拉美的人力资源。

比如。从一九四二年开始,美国扩大了从拉美地区进口的资源,从而减轻国内资源生产压力。到了一九四二年底,美国扩大了从拉美地区进口资源的范围。到了一九四三年,美国还开始向墨西哥转移轻工业,即开始利用墨西哥的人力资源,为美国生产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到了一九四三年底,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轻工业产品,已经占到了美国总消耗量的百分之六十。别的不说,当时美军的被服就有一半是在墨西哥生产的,而提供给军队的罐头食品更是大部分都来自墨西哥。

由此可见,美国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支持这场战争。

保守估计,美国至少能把武装部队的规模扩充到一千五百万,如果充分利用了加拿大与墨西哥的人力资源,美军的总兵力甚至能突破两百万。此外,还有大约一百五十万加拿大军队可供美军调动。

有了两千多万军队,美国显然不易被击败。

当然,关键还是在资源上。

要知道,美国是世界上三个能够在资源上做到自给自足的国家之一,而且在资源的种类与丰富程度上,丝毫不比另外两个,即中国与红俄差。依靠本土资源,美国就能支撑起整场战争。

事实上,在某些关键物资的产量上,美国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比如,直到大战的最后一年,美国的原油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四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