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德意倾向于组建常设的联合国部队,即由联合国的所有成员国派遣军事力量,组成一支联合**队,以行使联合国的维和权力,但是中国更倾向于在需要的时候,才以委托的方式成立联合国部队,即联合国不设常备军事力量,而是临时由联合国的成员国提供用于维和的军事力量。
最终,因为在经费的分派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中国的主张得到了更多国家支持。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时期,即联合国设立常备军就存在军费开支,而当时用来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行的经费都还没有搞清楚,又如何来分配军费呢?显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谁来承担这笔开支,决定着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事实上,这也是联合国成立之前最为严重的问题。
虽然所有国家都承认,只要是联合国的成员国,就必须承担起维护联合国的义务,也就需要为联合国提供经费,但是并非所有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都一样,也并非所有国家的国力都一样,因此责任有大小之别,那么支付的经费也就有多少之差,强大的、富裕的国家自然应该负担更多的经费。
当然,中国对此持肯定态度。
关键就是,该用什么办法来衡量各个国家所应负担的经费。
显然,中国当局并不认为,应该由中国来承担全部经费,也不应该由中国来承担大部分经费。
问题是,其他国家都认为,中国应该承担联合国的主要开支。
不管怎么说,成立联合国是一件小事,也不是通过一次首脑会议就能解决的,而且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反复磋商。
在这次大会上,只确定了成立联合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大会结束之前,中国江南制造集团的董事长,也是中国首富首先站了出来,答应把上海外滩的一块土地捐献给联合国,用于建设联合国总部,而他也将为建设联合国总部提供全部经费。
这样一来,联合国总部的选址问题就解决了。
事实上,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要知道,外滩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而修建可以供数千人同时办公的联合国总部,也需要不少资金。
最终,仅建设联合国总部就花掉了五亿华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把通货膨胀计算上的话,这笔钱在二十世纪末的时候相当于一百四十亿华元。
不管怎么说,在这次大会之后,成立联合国的事情基本上确定了下来。
只是,最终要到五个月之后的曼谷首脑会晤中,与联合国有关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联合国也将在这个时候正式诞生。
在积极推动成立联合国的时候,中国必须争取获得每一个同盟国的支持。
也正是如此,针对同盟国的军事援助问题也基本上确定了下来。
三月二十七日,在由中方举办的一场宴会上,刘伯恩向所有与会的首脑表示,中国将在战争结束之后,为所有友好国家提供无偿的军事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建立起现代化的国防力量,使其拥有保卫本土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军事实力,而中国也乐意在战后为所有友好国家提供安全保证。
显然,这意味着中国要在战后建立新的同盟体系。
更重要的是,与会的不仅仅有同盟国集团国家的首脑,还有战败国的代表。
也就是说,刘伯恩的承诺不仅仅针对战胜国,也针对那些愿意在战后与中国友好交往的战败国。
只是,在刘伯恩做出这个承诺的时候,中国内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这就是,只有中国海军表示愿意为友好国家提供无偿军事援助,而中国陆军与空军依然保持沉默。
显然,刘伯恩的表态,把陆军与海军逼入了死胡同。
总统已经表明了政治立场,如果陆军与空军表示反对,那就只能失信于人,而且让外界知道中国内部并不团结。显然,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而吴铁生与刘亚光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在这个问题上,吴铁生与刘亚光只能做出让步。
只是,这是有代价的让步,而不是无条件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