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根源(1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778 字 2天前

大战结束之后,不仅仅是伊朗,而是几乎所有伊斯兰国家都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主要就是,英法等国在大战中彻底战败,中东与海湾地区的众多伊斯兰国家摆脱了老牌帝国的殖民统治。在获得独立之后,这些伊斯兰国家都深刻认识到,只有工业化才能使国家变得强大,也才能避免遭受强国奴役。

当然,中德冷战也推动了伊斯兰国家的工业化步伐。

原因就是,伊斯兰世界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中德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都不可能把伊斯兰世界排除在外,也就都需要积极争取获得伊斯兰世界的支持,也就得满足伊斯兰国家的一些要求。

显然,伊斯兰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时候都需要来自大国的帮助。

在战后的二十多年里,伊朗是伊斯兰世界里实现工业化的典型代表,甚至被中国用来进行政治宣传。

只是,伊斯兰革命最终证明,伊朗的工业化进行得并不成功。

问题是,并不能因此认为工业化在伊斯兰国家注定行不通,而且有失败的典型,也就有成功的典型。

在伊斯兰国家中,沙特就是成功的典型。

与伊朗一样,沙特也是在大战之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的,而且也是从战后开始进行工业化改革。更重要的是,沙特也是一个王国,即沙特国王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与实际统治者。

可以说,沙特与伊朗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幅员广阔,拥有惊人的石油储量。

只是,在推进工业化改革的时候,沙特国王采取了于巴列维完全不一样的措施,即更加注重长远发展。

虽然沙特也是以石油开采与出口为基础,但是从一开始,沙特王室就掌握了国内主要油田的所有权。只是把开采权以合同的方式转让给海外企业,而开采石油的主要收入归王室所有。

利用开采与出口石油的获益,沙特国王开始推行全面义务教育。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与社会福利,还在基础建设上投入了大笔资金。虽然王室才是最大的获益者,到一九八零年的时候。沙特王室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家族,其拥有的资产超过了三千亿华元,且主要资产都在海外,但是沙特并没有因此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大部分国民都成为了石油出口的受益者。

也就是说,沙特的工业化是缓慢的,却是坚实的。

根据一九八零年做的一次调查,沙特王室在国内的拥护度超过了百分之八十,沙特国王深受民众爱戴。

显然,沙特的成功之处。就是没有过分的追求眼前利益。

不可否认,到一九八零年的时候,沙特在海湾地区依然算不上强国,甚至没有几家像样的工厂,在军事实力上更加无法跟北面的伊朗相比。但是沙特没有内部之忧,国王的统治基础极为牢固。

相比之下,巴列维在伊朗的统治就没有这么受欢迎了。

当然,这些都是经济上的问题,而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则是政治与宗教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宗教问题。

从宗教层面上讲。伊斯兰革命的根源在阿以战争。

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因此在三次中东战争中,伊朗都是以色列的支持者,巴列维甚至在三次访问以色列。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巴列维还下令驻扎在两伊边境地区的伊朗军队进入战争状态。当时,巴列维公开宣布,如果阿拉伯军队攻入特拉维夫,伊朗军队就将进攻伊拉克。

可见,巴列维是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

巴列维这么做,一是出于跟中国的同盟关系,二是希望通过支持以色列来打击阿拉伯国家、从而达到其称霸中东的梦想。

问题是,巴列维的出发点是民族关系,而不是宗教关系。

显然,在中东与海外地区,宗教关系绝对不能忽略,在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民族关系。

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巴列维也积极支持以色列。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当时伊朗空军还派遣了部分飞行员前往以色列,驾驶以色列的战斗机参与战斗,而巴列维则私下里资助了以色列二十亿华元。此外,巴列维还下令开放所有机场,以方便中国空军向以色列空运战争物资。

显然,在巴列维主政时期,伊朗是以色列的坚定盟友。

问题是,巴列维的亲以立场,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

虽然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与阿拉伯国家不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伊朗与以色列也不是同一个民族。更重要的是,伊朗与阿拉伯国家信奉同一个真珠,哪怕在教派上存在差别,而以色列信奉的则是另外一个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