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开第24军,裴承毅肯定会选择还在整编的第54军。没人否认第5军的战斗力,而且第54军在总参谋部很有影响力。不说别的,总参谋部的27将军中,有来自第54军,还有3人与第54军有着密切关系。
问题是,第54军不见得能在战役发起的时候恢复战斗力。
按照总参谋部的意思,第54军作为战役预备队,不在战役发起时参战。
排开第54军,其他几个军的战斗力旗鼓相当,而且都有比较突出的问题,要么是突击能力欠缺,要么是缺少运动战的经验。
争论持续到9日上午,总参谋部都没有在“派兵”的问题上做出决策。
据项铤辉后来其他人提起,确定最后一支首批参战部队的那几天里,他至少接到了2多个电话,而且大部分都是已经退役的老一辈将领打来的。无一例外的些将领都为自己的“娘家”说话。
项铤辉可以不可别人面,却不得不给这些老将军面子。
别说项铤辉,算是彭茂邦,也得考虑各种因素。
搞到9日中午,项铤辉干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抛给了赵润东与彭茂邦。
年轻总参谋长拍不了板,就让元首与“老总”拍板。
9日下午,赵东下达了一条命令:首都卫戍部队第39军立即开赴前线,务必在11日凌晨前到达沙里院,做好参战准备!
这下人再说什么了。
第39军被誉为“王牌中的王”,与第38军并称“共和国陆军双虎”。性质上第38军属于“重要地区边防部队”,第39军则属于“首都卫戍部队”,不管是规模、还是作战能力,第39军都在第38军之上,是共和国陆军当之无愧的“头号王牌”。
还有一点第39军是共和国陆军中唯一的“超重型军”。
全军有6个战斗旅,其中3个为重型装甲旅、3个为快速装甲突击旅个炮兵旅,其中2个旅配备大口径自行榴弹炮、1个旅配备远程火箭炮,1个战区级防空旅、1个战术陆航旅、2个**侦察营;拥有坦克886辆、步兵战车1174、自行榴弹炮门、自行火箭炮门、防空系统24套、运输直升机,总兵力54000~余人。若论规模,第39军顶得上2个第38军!
没有特别情况,第39军不会离开首都。
赵润东把第39军派了上去一是为了让其他部队闭嘴,二是加快战争进程。
这下承毅松了口气。
早知道元首会让第39军上场,裴承毅就不会安排第38军上阵。以第39军的实力以单独干掉韩军的1个集团军!
第39军上阵,最大的问题肯定是运输。
即便不考虑防空旅有3000~余辆重型装备需要运送到前线。如果用运载50的火车,需要足足60!算上其他作战装备与最低基数的弹药物资,需要至少00火车运送第39军。这还没有算上人员,如果以空运的方式运送作战人员,足够空军的所有y-14与y--15飞2个架次。
万幸的是,前线囤积了第39军作战所需的物资。
为了给裴承毅减轻负担,项铤辉亲自负责第39军的转移工作。
因为第39军负担西部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所以裴承毅把第38军放在了东部战场上。
为了确保后勤补给及时到位,裴承毅没有让之前部署在东部战场上的第军撤走,而是让第军顶替朝军,负责后勤保障。战斗打响后,跟在后面的第军还能替第38军收容战俘,减轻第38军的负担。
安排第77军的任务时,裴承毅有了更多的选择。
之前他准备让第77军协助另外1个军在西部战场上作战,有了第39军,第77军完全没有必要留在西部战场上。按照裴承毅的部署,快速突击能力最为强大的第77军负担纵深突击任务,全力配合空中突击部队围剿韩军。
关键还是空中突击部队。
有了第77军的配合,裴承毅没有单独留战役预备队,而是让5个空中突击旅各自留下战术预备队。
虽然第39军参战给了裴承毅更大的战术调整空间,但是第三次战役的核心没有变,突击速度决定了战役的成败,也决定了部队的伤亡。持久战很容易演变成消耗战,裴承毅一直在避免让第三次战役变成消耗战。
0日11点30,装甲3911旅到达沙里院。
接下来的1个小时内,第39军的作战部队陆续到达。
王牌就是王牌,到达沙里院后,第39军各作战部队仅用2个小时就进入战斗状态,做好了突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