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核战争阴云(1 / 2)

国策 闪烁 1731 字 2天前

湾海峡西面,福建海坛岛上空。**

2y11型运输机在550c米高空自北向南飞行,经过最南端的转向点,调头向北飞行后,2架运输机迅速散开。随着尾部蚌式舱门缓缓开启,数十名身着夜间作战服务、背负“单兵滑翔器”的特种兵依次离开运输机,没入夜空之中。前后不到2钟,最后一名特种兵离机之后,2运输机再次靠拢,以密集编队向北飞行。

00多千米外,部署在桃园与南港(台北东北小镇的地面雷达均现了2y14c。

因为军事政变后,大陆加强了海峡附近的空中巡逻,时刻有数十架作战飞机与支援飞机在福建空域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所以2y-1没有引起台军注意,南港的台军地面雷达操作员甚至将其判断为执行海面搜索任务的巡逻机。

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共和国的ly2型海上巡逻机就是在y14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一般情况下,雷很难分清楚y14与ly2。

海峡上空,数十名特种兵在“单兵滑翔器”的推动下向台北方向飞去。

所谓的“单兵翔器”,准确的称呼是“全电动单兵低空飞行器”,其原形就是在“中南风暴”期间提供给特种兵使用的“飞翼”滑翔器。与“飞翼”相比,“单兵滑翔器”不但更加先进,而且配备了1台15千瓦的电动螺旋桨推进器。利用配备的1克8级复合蓄电池储备的电能,“单兵滑翔器”能够在无风的情况下飞行150千米,即便在5逆风的情况下也能飞行大约80千米。其他方面,“单兵滑翔器”的最大载荷达到250千克,除了承载1名体重75千克的特种兵之外,还能携带170千克的作战装备;因为配备了动力系统,所以“单兵滑翔器”的投放高度在5500米以下携行人员不需要配备高空呼吸系统;如果选择超低空飞行,“单兵滑翔器”的突防能力远远超过“飞翼”,几乎不会被敌人的雷达等探测设备现。

此时,特种部队采用的正是超低飞行线路。

与“飞翼”一样,“单兵滑翔”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昂贵。虽然特种部队的批量采购单价已经降到了150万,仅为“飞翼”的三分之二(“飞翼”并未大批量生产,所以造价一直居高不下,但是仍然无法大批量装备作战部队。以空降兵为例1个空降旅大概有官兵、其中作战人员2800左右,即便仅给作战人员配备“单兵滑翔器”,大规模生产的价格还能降低大约30%,武装1个空降旅的费用都多达28元,而1个空降旅的所有空降战车的总价格也不过12。

对闵瑞麟等特种兵来说装备地价格不是需要他们考虑地问题。

半岛战争爆前。苏铭谨正式提“转业申请”。为了让他留下来。卢诚闻不但给他做了几天地思想工作承诺给苏铭谨更好地安排。甚至积极主动地为苏铭谨介绍女朋友。半岛战争结束后。苏铭谨接受了卢诚闻地邀请。收回“转业申请”往总参特种部队担任高级教官。虽然闵瑞麟没有因此接替苏铭谨出任大队长。但是作为特种部队地“老兵”。他成为了具有独立指挥作战能力地中队长。

如同特种部队地每一对搭档一样。苏铭谨地离去多少让闵瑞麟有点失落。

刚刚加入特种部队地时候。苏铭谨既是闵瑞麟地搭档。又是闵瑞麟地老师。在两人合作地几年间闵瑞麟不但跟随苏铭谨执行了多次高难度任务。特别是在半岛战争期间人出生入死。救回了数十名飞行员完成了十多次敌后侦察任务。闵瑞麟还从苏铭谨那里学到了很多战术技巧与战斗经验。

与其他部队不同种部队更重视作战经验。

用卢诚闻地话来说。一名经验丰富地特种兵顶得上一百个刚刚入行地新手。因为很多经验无法通过教科书传授给新人。也无法通过训练与演习让新人掌握战斗技巧。所以共和国地特种部队一直采用“新老搭配”地组合原则。老兵带新兵。既能让新手得到照顾。又能把老兵地技巧传承下去。当年苏铭谨入伍地时候。也是跟随康晓霆搭档。直到康晓霆从特种部队退役。苏铭谨才以老兵地身份带闵瑞麟。

现在,闵瑞麟又以老兵的身份带了3年前加入特种部队的周建华少尉。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中,从5500的高空坠向如同黑色花岗岩的大海,那种感觉绝对不是每个人都觉得舒服的。虽然海水很“温柔

是没人愿意以每秒接近300米的速度落到海面上。闵记得,去年在舟山群岛举行的“联合登陆演习”中,一辆从500米高度上空投的空降战车因为降落伞未能及时打开,落在海面上的场景。演习结束后,伞兵战车被打捞起来,随同伞降的驾驶员如同落到地上的玻璃杯,不但摔得支离破碎,连肢体都没全部找到。

只是闵瑞麟并不担心什么,科技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战士的负担。

降落过程中,特种兵只需要保持好滑翔姿势。

高度降低到大约250米的时候,电子气压计自动向单兵计算机输入了启动信号,随即背负在特种兵背上的2片滑翔翼自动弹开,固定在特种兵身上的外骨骼系统自动调整到适合滑翔飞行的角度,随后位于脚踝外侧的2片全动尾翼弹出。进入滑翔阶段之后,电动推进马达开始工作,驱动背部整流罩内的2具小型浆叶高速旋转。

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滑翔翼上的气动翼面与全动尾翼通过上下摆动控制飞行高度与飞行方向,电动马达以无级变速的方式调整浆叶的旋转速度,控制飞行速度。

闵瑞麟将双臂叉放在面前,用右手控制固定在左臂上的计算机操作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