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斗笠中的那根伸缩棒天下无敌
雷耀湘他们捕捞“江花”是个细活,也是个技术活,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细密的小罾网,首先到商店精选颜色雪白、纹路缜密、质地柔和的蚊帐布,裁剪成两米见方的布片,绑扎在四根结实的竹条上,形成方圆一米、收缩自如的小罾网。
到长江上面作业时,小罾网很浅,比不得拉大网,一般下在距离岸边很近、有回流的江水中。因为在长江的中间是捞不到“江花”的,那里流水太急,不适宜“江花”生存。
他们收起小罾网时动作要轻,要快,不然“江花”都会随水跑掉。
雷耀湘、历崇德等6个渔民一天几乎要完成100多万到200万尾“江花”的捕捞任务,因为过了这个捕捞季节,“江花”都随江水漂流到下游的江西、安徽和江苏去了,他们就无法捕捞了。
他们捕捞“江花”,正是炎热季节,身体浸在水里,头上顶着烈日,精神高度集中,人受累不说,稍不注意人和小罾网就会被江水卷走,捕捞“江花”成为一场空。
雷耀湘他们每年从长江城陵矶段捞起的“江花”大约有1亿尾,长此以往,坚持下来,已经有了多年。
每年的这个时候,雷耀湘他们就在城陵矶的江边驻扎一个月,在江面上捞“江花”。每天被太阳晒破皮,累得伸不直腰。为了春柳湖每年鲜鱼出水只增不减,为了千千万万老百姓每年除夕的团年饭上能兑现年年有余(鱼),雷耀湘、历崇德他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解放前,雷耀湘他们为了把“江花”及时运回春柳湖养殖,不乘渔船,抄近路用木桶担回春柳湖,途中要剧烈的晃荡,以确保桶内有足够的氧气,连续三日三夜,夜不投宿,困了路边打个盹,又继续行进。
他们把“江花”担回春柳湖以后,放进安置在芦苇棚正中的鱼桶里,周围放上几盆火,提高棚内温度,保障“江花”的成活率。
他们从运输鱼苗,“肩担渔篓,徒步行走”,到育成鱼种,均是祖上传下来的秘籍。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龙寿县即有养殖“江花”的记载。明末清初渐多,从长江沿岸的城陵矶、安庆、枞阳捕回“江花”,放入鱼花塘培养,育成夏花鱼种。
这些技术世代相习,不肯外传。
解放前,雷耀湘、历崇德他们合伙从长江捞回“江花”,时刻有被江水吞噬性命的危险,这还不算什么,更大的生命危险在于从长江运送“江花”回春柳湖的几百里征途中,不时冒出一拨又一拨江湖大盗,拦路抢劫“江花”。不知有多少渔民在那条路上倒下,丢了“江花”,赔了性命。
雷耀湘、历崇德他们兄弟几个凭借各自一身武功,凭借兄弟结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联手杀出一条血路。每一次去长江城陵矶捞“江花”,历崇德他们兄弟几个都是推举雷耀湘为首领路,因为都知道他藏在身后斗笠中的那根伸缩棒天下无敌。
雷耀湘也从不推卸,领着几个同样有着一身武功的老兄弟,各显神通,杨家棍开道,铁扁担居中,伸缩棒断后,使一拨拨江湖大盗闻风丧胆,只要见到旗幡上的春柳湖三个字,只要听到雷耀湘的吼声,就掉头跑得无影无踪。用雷耀湘的话来形容,好汉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英雄不是充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
他最初领着兄弟们去长江城陵矶捞“江花”时就有言在先:打得一场开,免得百场来。李鬼怕李逵,邪恶怕正义。凶狠的怕不要命的,打赤脚的不怕穿草鞋的。土匪来了,不要跑,不要躲,人多并不可怕,擒贼先擒王,只要制伏了土匪头子,那些小喽啰不在话下,都会作鸟兽散。
不过,像雷耀湘这样武功非凡的人,也曾有过一次虚惊。
他们已记不清是哪一年,是哪一次从长江运“江花”回来,连续打退了三股拦路抢劫的强盗。
当时,为了抢时间,历崇德、甘德保、危说章、周生法、李义才各担着两桶“江花”前面走了。
雷耀湘独自断后。
周生法要求与他一起断后。
他不肯,说是多一个人断后,就有两桶“江花”报废的可能。
他与兄弟们保持着百米距离,既在视线内,也在呼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