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 / 2)

重生之太子党 楚清明 2248 字 1个月前

四年前,承乾帝一道圣旨,崔容从大理寺少卿变为中书舍人。此次调任品阶不变,但中书省地位超然,并不是大理寺可以比拟的。

中书舍人虽只得正四品,但也有了参与诏令起草、商议国事的权利,相较之下可谓一步登天。

而这些年杨进亦渐入佳境,两人在一处多是商议正事,少有从前那般逍遥自在。

这日好容易得了闲,杨进便约崔容一道去京郊外的山谷游玩。

长安的春天今年来得迟了,已经快三月末,寒气还未褪尽,柳枝才将将冒出嫩芽。

好在山林之间春草已颇有绿意,景致倒也不错,于是年轻公子们纷纷按捺不住,呼朋引伴出门踏青。

崔容与杨进均扮作寻常富家公子,混在游人之中,叫侍卫远远跟着,倒也不十分碍事。

两人一个玄色衣衫,面容冷峻;一人气质从容,举止温文尔雅,身后又跟着二三十名侍卫,所过之处频频惹人侧目。

“如此一来,殿下微服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崔容环视四下,终于忍不住轻叹。

杨进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眼看和崔容躲清静的计划又要泡汤,他十分不甘,于是道:“不如我们换个地方?此处往东,有个湖,据说景致也不错……”

“算了,想来和这里所差无几。”崔容懒得奔波,摇了摇头。

此处虽有几名官宦子弟游玩,但他们都颇有眼力见,看太子殿下是微服出行,便知其不欲被打扰,于是不着痕迹地避开了。

如此一来,山谷里便没有方才那么拥挤,杨进觉着舒服了些,也就不再提换地方的事了。

****

“那走在殿下身边的,可是大理寺崔少卿?”一名青衫书生有些惊讶地问同伴。

待同伴应了,书生不由有些惊讶,暗忖早就耳闻大理寺崔少卿与太子十分亲近,如此看来传言不虚。

“渐离,你消息灵通,可知道什么时候放榜?”同伴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显然山水美景也没能入他眼中去。

被称为渐离的就是方才说话的青衫书生。他用扇子敲打着掌心笑:“急什么,听贡院的堂吏说也就在这几日了。”

王鹏远一听,不安之色更甚,几乎不顾上与方渐离说话了。

见状,方渐离眼底不由有一丝轻慢。在他看来,只有不能掌握结果的无能之辈才会如此惶惶终日,而他方渐离,必定会成为那榜上之人!

这两人正是赶来参加今年春试的考生。

方渐离一边敷衍地安慰着王鹏远,一边细细思索自己的前途。

来长安城之后,方渐离除了备考之外,对时局也颇为关注。因为一段往事,在当朝红人里,年纪相仿的崔容最引方渐离注意。

生母身份低微的庶子,仅仅八年就当上正四品中书舍人,不能不说是少有的好运了。

在方渐离眼中,崔容之所以官路通达,完全得益于皇上和太子的青眼相加。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明日。

“长安水深……果然还是要找个靠山才行。”方渐离默默在心中盘算起来。

****

时值午后,崔容与杨进正在树下休息用餐,后者忽然停了动作,凝神片刻道:“有人过来了。”

果然,没过多久从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御前侍卫飞驰而至,到二人面前,下马便拜:“殿下,皇上有旨,宣殿下入宫觐见。”

杨进知道有封急报被送入宫中,料想承乾帝宣他正是为了此事,当下不敢耽搁,匆匆和崔容交代一声就往皇宫赶去。

目送杨进离去,崔容的目光中不禁有了一丝忧虑。

太平日子还没过几年,难道又要出事了?

他正想的出神,没留意有人靠近了:“敢问阁下可是崔容崔大人?”

崔容乍听得有人叫自己名字,一回头,见一青年略带恭敬地看着他,长身玉立,面生得很。

“你是……?”崔容拿不准对方来意。

那青年躬身行了一个大礼:“学生名为方渐离,今日有幸偶遇崔大人,请大人受我一拜,以报答大人的恩情。”

崔容不动声色:“我于你何恩之有?”

方渐离抬头时神色颇为激动:“学生是苏北人,家父在盐场做账房……朱管事暗中走私私盐的事偶然被父亲察觉,他心狠手辣竟想将学生父母灭口。学生当日恰巧宿于友人家中,这才逃过一劫。”

方渐离道他一介草民,报官无果,不能为家人伸冤。若不是崔容,他父母至今都不能于九泉之下安眠。

崔容不料私盐案背后还有这样的事,当下神情就缓了,轻叹一声道:“触犯国发,罪有应得,却算不得什么恩情。”

方渐离又是一礼:“于大人也许是无心之举,但于学生,却是恩重如山。学生读圣贤书,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只盼有一日能替大人分忧。”

崔容得知方渐离是这届的考生,便勉励了他几句。

待崔容走远,王鹏远才从石头后面出来,面带哀色地对方渐离说:“渐离,原来你身世这般凄苦,先前都不曾听你提及。”

方渐离哀哀戚戚地叹了一声,一副不愿多言的样子,王鹏远也就不好再追问了。

****

这段日子承乾帝基本呆在寝殿足不出户,因此杨进入宫之后就直往毓和殿去了。

他见承乾帝正歪在榻上闭目养神,便出声道:“父皇,儿臣来了。”

“太子……”承乾帝张开眼睛,语气十分虚弱,转头示意了一下书案的方向:“那上面的东西,你先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