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七十八章,小小少年进大梵(1 / 2)

万象之祖 中原九白 2524 字 1个月前

且不说陈宏即将踏入神京城,掀起滔天巨浪。

我们来说韩峰此人,韩峰被范无闲带着穿过“中湘省”的大片土地,进入“中秦省”,距离大梵寺越来越近。

这一天,正是当月的十五,范无闲知道韩峰的那股怪病即将发作,便找了一个客栈住下。就在韩峰怪病发作的时候,范无闲运起真气,花了一多个时辰,才把韩峰体内的那股怪病压制下去。在这个过程中,韩峰虽是有着几许痛苦,但这样的痛苦,他早已习惯,不觉得有什么。

范无闲为韩峰将怪病压制下去后,便开始运功调元。他的身手虽在舒智豪之上,但在以往,舒智豪每次为韩峰压制怪病后,都要调元三个时辰左右,方能恢复。范无闲想要恢复元气的话,至少也得两个时辰。

韩峰生怕范无闲有所需要,不敢离开房间半步,肚子饿了,就叫店伙计把饭菜送到房里来吃。两个多时辰过去后,范无闲终于调息完毕,恢复了元气。

当晚,两人在客栈睡下。次日一大早,范无闲便带着韩峰出了客栈,朝大梵寺所在的“万佛山”奔去。

万佛山又名“大灵鹫山”,早在五千年前,此山已经名扬天下。当时,此山被人直接称为“灵鹫山”,并没有大小之分。三百后,一个修为精深的高僧在今天“大蜀省”的境内,发现了一座大山,并在山里建起了第一座寺庙,没过几年,这座山也被人冠以“灵鹫山”的名号。

后来,世人为了区分这两座山,遂有大小之分。不过,说起这两座山,论范围,大灵鹫山比小灵鹫山大了何止十倍,而小灵鹫山的占地,方圆不下百里。

三千年前,大灵鹫山中建造了一万多尊大小不等的佛像,于是,世人又把它叫做万佛山。这三千年来,许多帝王都会出资在万佛山里建造佛像,少则十数尊,多则数百尊,认真说起来,此山的佛像,已不在十万之数。其中,最值得观赏的,要数万佛壁。

那万佛壁是一道绵延百里的山壁,低矮处也有十丈,最高处可达三百余丈。顺着这道山壁,数千年来,开凿于壁内的佛像,至少也有万尊。最小的不过数尺,最大的一尊,却有一百零八丈高,光是一根脚趾头,便宛如一座巨大的房屋。

……

过了一日,范无闲终于把韩峰带到了万佛山外。万佛山外有一道宽八丈,长达十里的石板路。当韩峰跟着范无闲踏上这条相当宽阔的石板路的时候,对大梵寺的神往又不禁加深了一层。

范无闲脚下走得疾快,不多时,他已经拉着韩峰来到了大梵寺的山门两里外。远远的,韩峰就已经看见了“大梵寺”的山门。那山门雄伟壮阔,高十丈,阔八丈,深三丈,共有三个门洞,正中那个最大,左右两个小了一半。

韩峰虽然早已听范无闲叙述过大梵寺的山门,但亲眼所见与传闻就是不一样,来到山门外数丈的时候,韩峰抬头看着,禁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叹。

范无闲和韩峰进了山门,只见山门右首一座禅院里走出三个二十多岁的僧人,朝两人打了一个问讯。

范无闲从怀里拿出一枚紫色的牌子,递给正中那位和尚,那和尚察看了一下,便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范无闲道了声“多谢”,拉着范无闲,向前走去。

走了一会,韩峰问道:“范叔叔,难道那三个僧人不认识你吗?”

范无闲笑道:“大梵寺弟子众多,再好的眼力,也不可能个个都认识。”顿了一顿,向韩峰解释道:“一千年前,寺里早就定下规矩,只要是弟子,身上都要带着出入的佛牌。依照顺序,佛牌的颜色分为黑、灰、白、蓝、紫、青、黄。”

韩峰“哦”了一声,又问:“那三个僧人是什么弟子呢?”

范无闲道:“小风,你可千万别小看他们,他们的身份,都是门内弟子。山门内这座禅院,便是大梵寺第一院的迎宾堂。”

伸手一指远处一座巨大的山峰,对韩峰道:“小风,你看到那座山峰了吗?那座山峰名叫石门峰,此山峰以及峰下十里之内,皆属第一院的管辖范围,其他院的弟子若没有得到允许,是不敢擅自踏入的。”

韩峰眯着眼睛望了一下,隐隐见得石门峰中建有佛殿,最高处还有一座佛塔。只是距离太远,看不真切。

“范叔叔,咱们几时可以赶到天柱峰?”韩峰问道。

“天柱峰距离这里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明日太阳下山之前,我们就可以赶到天柱峰山脚下了。”范无闲道。

两人在山中的大道上走了好一会,沿途之中,虽然也看到有僧人,但范无闲与他们只是彼此打个问讯而已,并不交谈。

这时,范无闲伸手落在韩峰的肩上,说道:“小风,似你我这样的走法,五天五夜也走不到天柱峰下,范叔叔现在要带你一程,你注意了。”

韩峰点点头,道:“好的。”

范无闲深吸了一口气,施展玄功,带着韩峰如风而去。

这大梵寺宛如一座庞大的城池,一共有八条宽达六丈的大道,在这八条大道之中,又分成许多条宽有四丈的山路,车辆可以来去自如。因为山中已经开辟纵横交错的通道,以范无闲的轻功,只需半天,就可以到达到天柱峰下。但因为他要带着韩峰,速度自然就慢了一半。

当晚,两人在途中的一间佛殿里歇息,第二天天一亮,范无闲养足了精神,又带着韩峰继续在道上飞奔。赶到黄昏的时候,两人已经来到了天柱峰下。

天柱峰虽然不是万佛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但也高达七百多丈,占地极广。平坦的地方,都建造了佛殿,最大的一座,十分宏伟,就坐落在半山腰之中。

范无闲将韩峰安顿在山下的一座禅院里之后,便上山去了。临走的时候,他特别交代韩峰,不要到处走,让一个门下弟子陪着韩峰。

那门下弟子不是和尚,而是一个俗家弟子,名叫马一宝,年纪比韩峰大六岁。韩峰与马一宝闲聊的时候,得知马一宝来大梵寺已经五年,但因资质太过普通,一直是门下弟子,平日里除了练些粗浅的拳脚功夫外,就是打扫、挑水、打柴、烧火、做饭。

此外,韩峰从马一宝的口中,还得知了大梵寺的一些情况。

正如卓老头所说的那样,大梵寺每一院的弟子,从高到低,依次分为衣钵弟子、入室弟子、亲传弟子、内门弟子、外门弟子、门内弟子和门下弟子七类。

衣钵弟子可以说是院主的“得意门生”,每一院至少有两名,不但可以时刻听闻院主的教诲,而且权力极大,地位不在本院的二级长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