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1 / 2)

果不其然,陆辞那双若点漆的漂亮眸子,已彻底亮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敕黄:宋制,士人登科即授敕牒,以厚黄纸书之,名曰敕黄。然后赴部铨注,给诰授官,自是脱韦布而列簪绅矣。《屯田员外郎刘公敕黄后跋》

2.唱第二甲尽,驾兴,入内进膳。(《钱塘遗事》)

3.赐黄牒后,对状元等前三人,“各设位赋诗以答皇恩”,“前三名各进谢恩诗一首”《武林旧事》

第七十六章

趁着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笑呵呵的官家赵恒身上时,陆辞不动声色地把那一品品精美可挹、色香味俱全的御膳挨个扫视了一遍。

即便还未真正入口,但是精良的卖相,就已经燃起了他的浓浓期待。

不过,在他能真正品尝这菜肴之前,还需写上一首谢恩诗。

陆辞心里暗暗叹息。

他眼里的大麻烦和阻碍,却是别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自己所做的颂扬赞美陛下的英明神武、文治武功的诗,能被陛下亲耳所听,亲口所评不说,还是当着一干名列前茅的登科进士的面被念诵,被史官载入册中……

如此风光无限,可谓五荣之至了。

陆辞于众目睽睽之下闭目沉思时,卫士已在案上铺好上好的宣纸,摆上笔墨,安安静静地候在一旁。

得令作诗的一甲前三皆表现得慎之又慎,沉吟再三,迟迟不肯落笔。

陆辞因惦记着容易凉掉的美食佳肴,加上之前在凉亭独坐时也琢磨出了头绪,便成了三人中最快落笔的一个。

好在命题一目了然,中心思想也不言而喻,更没有严格规定的官韵韵脚。

只需拍拍马屁,说些歌功颂德的废话,对此,陆辞还是颇为得心应手的。

他沉心静气,信笔挥毫,从落笔到收笔的行云流水,落在静静观看的其他士人眼里,竟也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不见他有片刻多余的停顿,就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篇《崇政殿赐进士及第谢恩诗》了。

见陆辞已收了笔,原还犹豫不定的蔡齐和萧贯,赶紧也着手写起,不愿太落于其后。

这可正中陆辞下怀了。

卫士们很快将三人的诗作收上,交由官家过目。

赵恒此时最喜陆辞,翻阅诗作时,或多或少地因为爱屋及乌,而最钟爱陆辞所作的这首。

他甚至未交予卫士去念,而是亲自念了几句:“治道修明定清宁,皇威震叠至寰宇。圣皇学问富春秋,帝功泰通九天光……不愧是朕的陆三元,写得的确好!”

官家毫不掩饰口吻中的亲昵和欣赏,对陆辞这般夸赞,直让所有士人心里一酸,都忍不住眼睛发红地向微笑谢恩的陆辞看了过来。

怎么又是陆辞?

他们无声嘀咕。

陛下可真不是一般的钟爱这位他被钦点的陆三元啊。

别人还只是淡淡的羡慕嫉妒,同样做了诗章,却只被官家随意过目,敷衍地点了点头,就交予卫士去念诵的蔡齐和萧贯,心里的失落感便变得更大了。

唯有朱说和柳七,他们看向陆辞的眼神,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和诚挚。

陆辞谢恩过后,看向二位友人,心里不由一暖,亦对赵恒这形同于将他架在火上烤的另眼看待,感到很是无奈。

得亏这些人以后与他共事的可能性不高,即便有那么一日,这日的影响也被消除得七七八八了。

要不然的话……

陆辞未错过蔡齐和萧贯面上笑容一闪而过的微妙不快,不禁挑了挑眉。

特别是这两位,心里不存芥蒂才怪。

然而赵恒的额外恩宠,却还没完。

等所有前二甲的士人难掩激动、小心翼翼地就坐后,赵恒便率先举了杯,小抿一口酒水,便让内臣为他布菜了。

官家象征性地动了筷后,底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拘谨了半天,最后还是看着陆辞从容优雅地执起筷箸,挟了一枚赤焦肉饼入碗中后,才放下心来进食。

无人知晓的是,炙手可热的新科状元陆辞,盯上这道赤焦肉饼,已有许久了。

他刚试探性地咬了一小口,就被那脆而不碎的香皮下包裹的柔嫩面饼,加上温度正正好、随这一口徐徐溢出,却又恰到好处地很快凝在让人食指大动的细腻熏肉碎里的美味肉汁,给彻底征服了。

看似简单的一道菜,好似平凡无奇的一块肉饼,但真正用心品尝过后,只要是稍微识货的人,恐怕都能立刻尝出这快肉饼所采用烹饪的技法之繁多、火候之精准,调料之精细,所择食材之苛刻……无一不是精之又精。

等咀嚼间将留恋唇齿的汁水品尝殆尽后,才将这口美味至极的肉饼咽下的陆辞,不禁轻轻地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

真没想到,在没有现代那些精细厨具的北宋,竟然还能做出这样的美味来。

陆辞慢条斯理地用完了这块赤焦肉饼后,并不急着用下一块,而是对其他的菜肴也多添了许多期待来,伸筷向了那块通体雪白、一看就甜软得很的天花饼……

跟聚精会神地品尝着每一口美味御膳、丝毫不愿糟蹋了这难得体验的陆辞不同,其他的新科士人,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赵恒表现得和善可亲,他们就一边壮着胆子不时偷瞄圣颜,思忖着要如何才有机会表现一二,一边斯文地进着食,难免有些食不知味。

赵恒将诸人反应尽收眼底,不禁一晒。

跟各怀心思的这些人相比,不论应试也好,谢恩也好,还是用膳也好,皆是心无旁骛,坦坦荡荡的陆辞,真是越发合他心意了。